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-第2集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Rs2LGn6pCM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今天我們繼續來談談「人生最高的享受—聽經聞法」。前面我們是依《月燈三昧經》當中的一段經文,說多聞十種利益,我們應當要學習。經上所說的,平常我們在講席當中也經常提到,就是順逆境界,真正會學的人沒有不得利益的。在逆境惡緣提醒我們,因為看到造作罪業的人,你細心觀察果報就在現前。看到這些果報,我們就知道決定不能造惡業,真的是「一飲一啄」,古人講「莫非前定」,因果報應絲毫不爽。在逆境裡頭特別看這個果報,讓我們提高警覺,不敢起惡念、不敢做壞事,這就是在逆境當中,逆增上緣讓我們受益。順境裡面不能起貪念,這個很重要,一起貪念就壞了。所以說無論在什麼境界,要保持清淨心、要保持平等心,心平氣和,道業就能增長,災難就能夠化解。所以問題還是在個人會不會,不會,他造業。
  那聽經聞法就變成非常重要,因為這是標準,不知道標準,他敢造業。並不是他敢造業,他糊塗、他迷惑,不知道果報的可怕。尤其是佛門,你看《地藏經》上所講的,造五逆十惡的罪,佛能救;盜常住物,佛不能救。常住物是道場的,道場的東西佔一點點便宜,或者是利用道場的名義貪圖個人的名聞利養,無論是錢財也好、飲食也好、供養也好,那個果報都不得了,都非常之可怕。所以你了解,你就不敢了;你不了解,佔一點小便宜,沒有問題,好像無所謂,到哪天果報來了,你後悔莫及,這不能不知道。修大福報,在佛門修的;造最重的罪業,也是在佛門造的。所以這個地方真的是兩個極端,修大福報如果你不往生的話,你做人王、天王,那人天福報;可是你要做錯了事情,造罪業的話,那你總是阿鼻地獄,這是經典裡面講得非常詳細。今天我們要講聞經十益,這是清涼大師在《華嚴經疏鈔》裡面說的,它前面有一段文:
  【謂毘盧遮那如來。現法界無盡身雲。遍一切處。與十方佛。互為主伴。稱性圓融。而說此經。令諸菩薩一切大眾。及未來世法界眾生。皆悉得聞。信解悟入。生如來家。】
  我們先看這一段。『毘盧遮那』是梵語,學《華嚴經》的當然都能懂得,可是我們這兩片光碟是普遍單獨流通。此地講「聞經」就是《華嚴經》,針對《華嚴經》來說的,聽《華嚴經》利益無量無邊,清涼歸納為十類,歸納為十條來給我們介紹。「毘盧遮那」是法身佛,法身沒有形相,法身就是法性,就是真如本性,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自性。毘盧遮那這句話、這個名詞翻成中國意思叫『遍一切處』,只有法身才「遍一切處」,法性遍一切處。法身是什麼?法身就是法性的現相。你看我們在「還源觀」裡面看到的第一條,第一條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,那個體就是毘盧遮那遍一切處。第二段講「起二用」,二用就是依正這兩種現象,從哪來的?是從體變現出來。體為什麼會變現?起心動念,這叫根本無明。起心,宇宙出現了;動念,正報出現了。正報是誰?正報是我自己,就是我從哪裡來的,你從哪裡來的。對我來說,正報是我,你呢?你是我的依報;對你來說,你是正報,我是你的依報,所以『互為主伴』。主就是正報,伴就是依報,依報是講我們生活環境。生活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、有物質環境,宇宙是物質環境,人還是物質環境,人事環境,都是我們生活的環境。所以正報只講自己,自己才是正報,主只有一個。
  科學還沒有發現到這個地方,說是什麼大爆炸,這都講不通的,只有佛法講得是真正透徹。講到究竟處是沒法子講的,譬如說到「一念不覺」,他為什麼會有一念?為什麼會不覺?這有沒有答案?沒答案。為什麼沒有答案?有答案就又落到分別執著裡去了,你起這個念頭,為什麼?回答,念頭就起來了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事實真相唯證方知,你自己不證,你不能知道。佛也說不出來,佛也只能說到這個地方,就到了,到頂點了,往上就是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那就是你證的功夫,實證的功夫。真的把起心動念、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是,就是如如佛,天真佛!所以那個地方不能有疑情、不能有懷疑,有懷疑你永遠證不到。這就讓我們想到大乘教裡佛常講,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疑,貪瞋痴慢疑。你怎麼能不疑?你看又說小疑就小悟,大疑就大悟,你不疑就不悟。可是到最高的地方不能疑,最後一關不能用這個方法,就是這個邏輯在那個地方行不通。這也是過去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,哲學裡面講的科學方法論,在佛法向上一著完全用不上。在佛教裡頭中下階層行,用得通,佛家自己有「因明」,因明就是邏輯、就是辯證法,用在中下兩層,高等的用不上,這個東西變成沒用處。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
  所以思惟是第六意識,功能不小,對外能緣法界虛空界,對內能緣到阿賴耶,就是緣不到自性,為什麼?因為它用妄心,妄沒有辦法證真,只有真的才能證真,虛妄的不能證真。這個道理要很細心去體會,你要真正肯定它。真心能見妄心,妄心不能見真心。所以自心,我們講自性或者講法性,你看『現法界無盡身雲』,起二用就現相了,依正莊嚴現出來了。依正莊嚴是什麼?法身,這時候我們自己有身相出來了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不但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起心動念也沒有。起心動念沒有為什麼會現相?起心動念的習氣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給你講四十一個階級,法身菩薩,這都真正證得法身。證得法身還有高下之分,那是什麼?帶的習氣厚薄不相同。習氣濃厚的,位子低,十住;帶的習氣很薄的,地位就高,像十地,等覺這是最薄的;習氣沒有了,那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,習氣都沒有了。
  習氣沒有,他還現不現?不現,但是一般講他還是現。他為什麼現?他最後那一品微薄的習氣可以斷掉,他不斷,大乘教裡面講「留惑潤生」。他要是一斷就什麼都沒有了,就回到大光明藏,回到常寂光土了。常寂光淨土裡面精神、物質全沒有,換句話說是你自受用,你不能幫助別人,幫助別人一定要現相。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他還是會現相。他現相做什麼?現相幫助實報莊嚴土的菩薩,因為那些菩薩起心動念確實斷了,他習氣還在,習氣還在還要幫助他。所以毘盧遮那要現身,現的是無盡的身雲,現無盡身。你看看我們現在講的,我們人屬於動物,所有動物身、所有植物身、所有礦物身、所有自然現象的身,只要你能看得見、摸得著的都算是身。這個身叫什麼?這個身叫法身,「法界無盡身雲」,你把幾個字統統拿掉,就留下一個法、一個身,你就懂得什麼叫法身。所以法身有變化,沒有生滅。雲,這個「雲」字必須要用,不能少的,雲是什麼意思?非有非無,你不能說它有,也不能說它沒有。你說它沒有,你看到有雲彩;你說它有,你看我們現在乘飛機,飛到雲層裡頭沒有了。這就告訴你相有性無、事有理無,古人是用這種來教導我們。現在我們對這個現象就更清楚了,這是科學技術幫助我們了解得更透徹。
  我們要懂得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物質、精神的現象,確實是像現在科學家發現的,物質是無中生有,而且存在的時間很短暫。但是你看彌勒菩薩講得多具體、講得多清楚,短暫,短到什麼程度?剎那。剎那我們也沒有概念,剎那大概是很短的時間,究竟短到什麼程度也不知道。而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「一彈指」,彈指的時間很短,這一彈指有多少?「三十二億百千念」,這念頭。百千念,百千是單位,百千是十萬,多少個十萬?三十二億。這樣一乘起來我們就知道,一彈指多少念?三百二十兆,一彈指就三百二十兆的念頭。「念念成形」,形就是物質,一彈指有多少物質現象生滅?三百二十兆的物質現象。「形皆有識」,這就說明物質跟精神是同時起來的,同時有的,精神裡頭有物質,物質裡頭也有精神。精神跟物質我們看不見!看不見,佛經裡面講那個色叫無表色,我們肉眼看不見、天眼看不見,菩薩的法眼能看見、佛眼能看見。
  所以這現象非常微細,這法身。在哪裡?遍一切處,虛空法界,「與十方佛,互為主伴」。華嚴境界裡面一定要曉得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我是不是佛?你是不是佛?是。我們與淨土有緣,我們相信淨土,我們修淨土,終極的目標都定在極樂世界,《華嚴經》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那我們是什麼佛?《無量壽經》上給我們普遍授記,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成佛都叫妙音佛,有名有號,都是妙音佛。在十方有緣世界去教化眾生,應以佛身得度者就現佛身而為說法。雖不現,不現是隱,隱現不二,你不能說不是,不能說沒有。現的時候?現的時候也不能說有,不現的時候不能說沒有,隱現不二,這妙極了,這妙用!隨緣妙用。關鍵所在是決定不能有分別、有執著,這是最嚴重的障礙。有分別,分別造成十法界,執著造成六道輪迴,有執著就有六道,有分別就有十法界。所以分別執著沒有了,起心動念也沒有了,十法界就沒有,你就提升到一真法界。
  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,我們現在《華嚴經》上讀到的初住菩薩,初住菩薩就是實報莊嚴土,他的智慧德能、神通道力,實際上跟究竟圓滿的佛果沒有多大的差別。他在實報土裡面起用,就是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像《楞嚴》上所講的。十方世界跟你有緣的眾生,緣成熟了他就有感,他的感就像他放出去的波,這不是電磁波、不是光波,是心的波。他心有這個念頭了,你跟他有緣,你自然就應了。應什麼身出現?看他的波,是隨他的心,不是隨自己的,自己沒有意思,自己沒有分別執著、沒有起心動念,這要知道。法身菩薩應化在十方世界,像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我們世間八相成道,他有沒有起心動念?沒有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分別執著?這叫妙用。隨緣我們懂得,妙用我們不懂!妙用是說他一生八相成道沒有起心動念,這才妙;他要起心動念,那就墮落了,就變成凡夫了,妙就妙在這裡。我們學佛真正功夫用在哪裡?功夫不是在經教,這要知道,不是在修什麼法門。八萬四千法門說老實話,都是不相干的,都是黃葉止啼,是善巧方便,不是真的。真的是什麼?真的就是放下,這是真的。
  所以我們常常要記住,六祖惠能給我們做的示現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他就成佛了。他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沒學過經教,你說聽經,我想他一生就聽那麼一次,五祖傳法給他的時候給他講《金剛經》大意,半夜在方丈室,我們想想頂多兩個小時。我們也知道六祖決定不是拿著《金剛經》來看,他不認識字,有什麼好看?那是講給他聽。講到「應無所住」,他就豁然大悟,怎麼?放下了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把他證得的、證悟的簡單的報告出來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,他是學了十二年,把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,這也豁然大悟。釋迦牟尼佛的報告是什麼?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;而六祖報告的是只有二十個字,「何期自性」,就是沒想到自性,「本自清淨、本不生滅、本自具足、本無動搖、能生萬法」。
  能大師只說了二十個字,這二十個字跟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內容一點差別都沒有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濃縮就這二十個字,這二十個字展開就是大部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看到,數量多大?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,一四天下微塵品,惠能法師就用二十個字講完了。會聽的人懂,不會聽的人不行。五祖忍和尚是見性的人,一聽馬上就懂了,行了,什麼也不要說了,衣缽就傳給他,叫他趕快走。為什麼趕快走?中國人一句老話,「同行相忌」,別的人受不了、嫉妒、心裡不服,大家要來奪衣缽,不就麻煩的事情嗎?所以半夜三更把他送走,趕快去逃,躲起來。他在獵人隊躲了十五年,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掉了,十五年淡了,他才出來。我們學大乘教學了五十七年,這個事情能體會得到。
  所以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常常告訴人,因為人家好奇,他什麼都懂,沒有念過的經你念給他聽,他講給你聽。所以人家問,你不認識字,沒有學過,你怎麼會講?他說這個與文字沒有干涉。那我們今天要不要重視文字?要重視,為什麼?我們是上中下三根之人,能大師是上上根人,他可以不要,我們需要。我們需要,最重要的是什麼?要懂得絕不能執著。一執著就變成所知障。所以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教給我們,聽經要用什麼態度聽?「離言說相,離名字相,離心緣相」,就是不執著、不分別!讀經也是如此,讀經是要離文字相。你看讀經用文字,即文字離文字,看到這個名詞術語「毘盧遮那」,這是名詞,佛、菩薩都是名詞,即名字離名字!不能有心緣相,就是你不能想它是什麼意思,你一想,是你的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。佛是什麼意思?佛沒有意思,這告訴你了。
  沒有意思才能夠起用的時候是無量義,有一個意思就不行,就不能無量無邊。有一個意思能夠引申,從一個引到十個,引到百個、千個,總是有數量的,你沒有辦法像自性起用,自性起用真的是無量。所以佛的經典沒有意思,過去我常常提醒同學們不要去想,你想的都是你自己意思。如果說真的有意思的話,哪來的常寂光?常寂光就講不通,常寂光什麼都沒有,才是常寂光。所以諸佛如來的心,不要說他們,我們現在能體會到,明心見性的人就跟常寂光相應,就得常寂光的受用,我們一般人講加持,法身如來的加持,或者是自性本覺本善的加持,它起作用了。作用是什麼?無所不知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講「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」,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求這個,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可不能把方向搞錯了。
  如果要是貪圖名聞利養,在世間法裡頭貪圖名聞利養,你用正當的手段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。如果學佛的人在道場裡面,這個道場是十方常住,在這裡面貪圖名聞利養,那就阿鼻地獄去了。實在講是太可怕了,不能不警覺到,要常常想到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了榜樣。你常常想到他的生活,他一生沒有建道場,樹下一宿、日中一食、三衣一缽,托缽,供養,給什麼吃什麼,沒有挑剔、沒有選擇。告訴我們什麼?他把五欲六塵放下了,他把貪瞋痴慢放下了。貪瞋痴慢是能貪,使你煩惱,五欲六塵是你所貪的對象,這兩個一勾結是三惡道。所以在佛門裡頭不要去修三惡道,我們要修佛道,修菩薩道,你在佛門裡要修三惡道,你錯了!我為什麼講這些話?李老師以前常常告訴我、常常提醒我,我跟他十年,這些話提醒我,我相信不止一百次,所以印象很深刻。
  這麼多年來沒有墮落,生活起居非常簡單。現在才知道簡單是最健康的,疾病從哪裡來的?吃出來的,古人講的話沒錯,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,對於飲食上的貪圖都不得了。不要說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,對佛法貪圖也是糟糕,也錯了,它叫你斷貪,不是叫你換對象。貪,餓鬼道;瞋恚,地獄道;愚痴,畜生道;傲慢,羅剎、修羅道,那是什麼?你有福報的,你在佛門修了福,你就變成羅剎、變成修羅。做羅剎、做修羅是享福,脾氣很大,報復心很強,可是報終之後沒有不墮阿鼻地獄。佛法裡面叫三世怨,這一生當中修福,在佛門裡修福,但是貢高我慢,貪瞋痴慢都有,來生到哪裡去?來生得羅剎身。羅剎沒有不幹壞事的,什麼壞事他都敢幹,他命終之後就入阿鼻地獄。因果報應要不讀佛經,你怎麼會知道?佛經裡面講的一些因果報應,我們在前年也找了幾位同學查《大藏經》,查《大藏經》全部翻一遍,有關因果報應的、地獄報應的都把它抄下來,我們印成一本書,《諸經佛說地獄集要》,都抄在一起。你去看,然後自己回過頭來反省我有沒有造這個業因,你有造這個業因,那你肯定要受這個果報,你怎麼辦?我們在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,又遇到《華嚴》,不容易,太難得了!
  這部經是『稱性圓融,而說此經』。有沒有中斷過?沒中斷過,塵說剎說。為什麼?整個宇宙都在講,你六根所接觸到的全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你自己不知道。這個經是『令諸菩薩一切大眾,及未來世法界眾生,皆悉得聞,信解悟入,生如來家』。我們今天信不信?不信;為什麼不信?因為你不解;為什麼不解?心浮氣躁。說到這個地方,我想我很幸運,初學佛的時候遇到章嘉大師,他老人家攝受大眾跟別人不一樣。我們去見他,在他客廳坐下,他家人給我們送一杯茶,坐在那個地方,通常至少要坐十五分鐘以上。我第一次的時候是坐半個小時,不說話,他看著我,我看著他,讓我什麼?我們年輕,心浮氣躁,讓你整個情緒都定下來了,他才跟你講話。二、三十年之後我才明白了,心浮氣躁聽不到東西、學不到東西,老師縱然給你講,耳邊風,你不能夠信、不能夠解。到你整個情緒定下來,所謂一心,一心聽法,你會悟。
  我們並沒有悟入,沾到邊緣,就是說能信能解,悟入還不行。悟入是什麼?悟是二、三十年之後的事情。這功夫怎麼?功夫天天做,鍥而不捨,他指出我們這個方向。所以我們看現在這個社會,心浮氣躁。今天我們在那裡學習經教,他聽了有沒有好處?有一個好處,什麼好處?一歷耳根永為道種,這一生能不能起用?不能。為什麼?他沒聽懂。我知道他聽不懂,我知道他不相信,他要相信,他不會造罪業,他肯定就回頭。他現在回不了頭,還是搞貪瞋痴慢,還是搞自私自利,樣樣都清楚!怎麼辦?隨他去吧!諸佛如來都隨他去,那我們當然也跟著隨他去。他要什麼時候得利益?他無量劫的果報,他要吃盡苦頭,地獄裡頭什麼樣罪他統統受盡了,再出來。出來時候再聞法,提升一點點,不是一下就提升。你說凡夫從聞法到成就,無量劫,哪有那麼容易!
  這個事情佛菩薩再慈悲,幫不上忙,這要知道。如果聽了,罪業很重的立刻回頭,真心懺悔,那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積非常厚的善根,在這一生當中發現,給大眾做一個表演,做一個示現,回頭是岸,那都不是簡單人。普通人就是這樣子,所以你要能看得慣,心平氣和,不能受他的影響,我們自己才能提升。看這個歡喜,看那個不歡喜,這個不行,這往生都成問題。要怎樣?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用平等心看待,用平常心看待,永遠心平氣和,不分別、不執著就對了。這叫會用功,這是真正提升自己,這是真正在學佛。
  「生如來家」,在我們《華嚴經》裡面是什麼地位?十信位的初信生如來家。我們現在沒有,為什麼?初信菩薩他斷煩惱的功夫等於須陀洹。那我們就知道,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斷了,他不造三途業了,雖然出不了六道,他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,他是聖人,他不是凡夫。這叫什麼?生如來家,初信位、小乘的須陀洹。可是初信比須陀洹聰明太多了,斷證功夫是一樣,斷煩惱是一樣。《金剛經》是一個好的標準,《金剛經》上的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他做到了。我們在《金剛經》上看到,如果他還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,世尊就不稱他作須陀洹;稱他須陀洹,他這個斷了,無我。
  見惑裡面,不再執著身是我。那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有的,不是我。什麼是我?靈性是我,要用《華嚴經》說,毘盧遮那是我,法性!那是我。現相是法性現這個相,現的相怎麼是我?你怎麼能執著這是我?所以我見破了,這我見,身見,身見破了,邊見破了。邊見是什麼?邊見是我們一般講的對立,對立的念頭沒有了。沒有對立就和諧了,大家就一樣就和諧了,對立就不和。我跟這個人對立,我跟那個事對立,所以邊見是兩邊,兩邊對立了。戒取見、見取見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成見,某人成見很深。什麼叫成見?就是過分的執著,執著是成見。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,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,修因、證果。最後一個叫邪見,錯誤的知見,他這個都沒有了。錯誤知見為什麼沒有了?他能依教奉行,他對於佛經不懷疑,起心動念、一切造作都以經教為標準,信受奉行,那就不是邪見,邪見就沒有了。這生如來家,我們要努力。現在我們很清楚,也非常具體,如來家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做到,就入如來家了。十善業道從哪裡做起?從《弟子規》做起,從《感應篇》做起,這三個根。三個根有次第的,先學《弟子規》,再學《感應篇》,然後《十善業道》就很容易,你才能悟入,才能夠信解悟入。你沒有《弟子規》、沒有《感應篇》的基礎,不行。這不可以不知道。修學,尤其是初學,它有次第的。後面這一句:
  【乃至深入毘盧性海。】
  這就開悟了,見性了,明心見性了。明心見性那就是十信心滿,證到初住位,初住就是『入毘盧性海』,就是我們中國大乘教裡面常講的「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」。這就是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是圓教,一乘圓教,初住以上,這見性了,見性成佛。
  【若人聞是經得無量無邊利益。】
  這是真的,說不盡,『得無量無邊利益』。
  【今束為十。】
  為了教學、學習方便起見,把它歸納為十條。
  【故云聞經十益也。】
  下面第一個利益:
  【一見聞益。見聞益者。謂見聞如來。常說遍說。此之大經。佛佛道同。法應如是。令諸眾生入佛境界。成見聞益。】
  我們『見』到了,我們聽到了,「見」是見到佛像、見到經本,見到經書,這部經書。『聞』是聽講解,佛陀在世的時候,聽佛宣說,佛陀滅度之後,聽祖師大德們講解這部經,研習這部經。『常說』,沒有間斷過,『遍說』,「常說」是從時間上講的,「遍說」是空間上講的,超越時空,從來沒有間斷。這裡頭有沒有文字?我們學習這部經的時候也曾經給同學們提示多次,《華嚴經》講的是什麼?是講的我們自己,就是我們自家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你說這個經跟自己的關係多麼密切。我們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哪一樣不是大方廣佛華嚴?風聲、雨聲是不是在說《華嚴經》?柔和音、噪音是不是也在說《華嚴經》?都是。一切現相在表法,一切音聲在說法,你不懂就沒有法子了,你要懂,全是!六塵說法,極樂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的,極樂世界六塵說法,沒有一樣不在說法。這叫常說遍說。說什麼?說大方廣佛華嚴。大是我們的自性,是法性,方是法相,廣是作用,法性的作用、法相的作用,沒有離開我們六根,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全是大方廣佛華嚴,『佛佛道同』,沒兩樣。『法應如是』,「應」就是應當、應該,它就是這樣的,叫法爾如是,它本來就是這樣。這裡頭沒有理由的,法性的作用。
  作用的目的?『令諸眾生入佛境界,成見聞益』,所以眾生迷,迷不是不起作用。作用就是常說遍說,「佛佛道同」,這是作用。眾生呢?眾生迷的時候他不見,他不見不聞;覺悟的時候,他就見到了,他聽到了。譬如說我們聽到、看到了,這個人做得不如法,喜歡佔別人的便宜。我們覺悟的人一看到,這個造地獄因,將來要受地獄苦,而且將來還要還債,欠命的要還命,欠錢的要還錢,這事情不能做,對我就成增上緣。看到這個人修積福德,修福德他不要名聞利養。我們知道,修福離名聞利養不著相的,功德,那是性德,性德自然流露,這好事情,這佛菩薩幹的事情。凡夫要做好事,他要問我為什麼要做好事?我有什麼好的果報?就是他有往來的,那是凡夫,他那是搞六道,六道裡面修善。所以你明白的時候清清楚楚,全是《華嚴經》,你不明白就不知道了。《華嚴》是告訴我們這些,從早到晚你看到的、你所聽到的、你聞到的、你口裡嘗到的、身接觸到的,沒有一樣不是大方廣佛華嚴。所以成見聞的利益。
  所以悟呢?悟就「入佛境界」,眾生入佛境界。華藏世界在哪裡?此地就是;極樂世界在哪裡?中峰禪師說,此處即是極樂世界,此方即是極樂,極樂就是此方;彌陀是我心,我心就是彌陀。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,心淨則佛土淨,當下就是。如果我們能常常想到彌勒菩薩的話,你就能想到,宇宙的現是一念頓現,沒有先後、沒有大小,一時頓現。念頭滅了,這境界就不見了。所以佛一再常常提示我們,執著沒有了,六道就沒有了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六道就沒有了;分別沒有了,四聖法界沒有了,聲聞、緣覺、佛、菩薩沒有了;剩下來的是實報莊嚴土,一真法界,這不是假的。這是『見聞益』。見聞之後,第二個是:
  【發心益。謂聞如來說本因中大願大行。誓度眾生。是以遂發信心。學佛行願。成發心益。】
  《華嚴經》裡面的『大願』,普賢菩薩代表,十大願王;『大行』是文殊菩薩代表,十波羅蜜,講得很具體。「大願」第一個禮敬諸佛,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?從這裡學起。世出世間都是一樣的,你看世間法,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面,這儒家做代表,《禮記》展開第一句話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。《華嚴經》裡面普賢菩薩十願第一句「禮敬諸佛」,所以學佛從哪裡學?從恭敬別人做起。你看諸佛菩薩對人是不是很恭敬?你看孔子、孟子對人恭敬。傲慢是什麼?傲慢是羅剎、是修羅,不是佛菩薩。所以「還源觀」裡面,你看第四段給我們講四種性德,第一條「隨緣妙用」,第二條「威儀有則」,禮敬諸佛、稱讚如來這是則,這屬於戒條。人他為什麼不能夠禮敬別人?他不敬自己;他為什麼不愛別人?他不愛自己。
  我們這麼多年來,講愛心,我特別提倡什麼?自愛。你不自愛,你怎麼會愛人?哪有這種道理!你不尊重自己,你怎麼會尊重別人?所以他欺負別人、侮辱別人,我們看到很正常,為什麼?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育,沒有人教過他,他不知道自愛。自愛的人決定不會做錯事情,為什麼?做錯事情對不起自己、對不起父母、對不起祖宗,學佛,對不起佛菩薩,他不敢做壞事!所以他不懂,他可憐,這佛經上常講的「可憐憫者」。雖然這一生當中有緣聞到佛法,那是阿賴耶識種種子,與這一生當中的果報沒有關係。這就李老師常講的,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,該怎麼輪迴還怎麼輪迴。他學的佛法不管用,真正管用的是他相信了,他真的愛自己。
  你看看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他愛他的本善,他決定不會做不善。做不善的時候就知道他不知道自愛,他不知道自尊。知道自尊自愛的人,對人會很謙卑。在佛門裡面、在中國過去傳統,行禮都是九十度鞠躬禮,作揖都是九十度。佛對人都是這樣的,哪有貢高我慢的佛菩薩?佛菩薩對人都那麼謙虛,對惡道眾生都謙虛,為什麼?他墮的惡道是罪孽墮落的,他本性本善,他的本性跟佛的本性是一不是二,只是佛走上正路,他走上邪路,違背了性德才造業、才受報。這理事我們都要清楚,都要了解。所以你真正有見聞,真見真聞,那肯定你會效法如來的大願大行,你一定能夠把普賢的十願、文殊的十波羅蜜念念不捨,真的是依教奉行,叫發心,發大菩提心。
  『誓度眾生』,「誓度」怎麼樣?幫助眾生覺悟。我們幫助眾生最殊勝的利益,就是幫他覺悟、幫他回頭、幫他永遠脫離六道,永遠脫離十法界,這個利益太大了。不是送一點好吃的給他,好用的,不是這個,這世間東西是很脆弱的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,我們確實不是上上根人,但是在《華嚴經》上能有一點體會就很不容易了。我們真的要成就,抓住《華嚴》末後一著,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那我們就學什麼?學文殊的十波羅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後面還有方便、願、力、智,十條,十波羅蜜;修普賢菩薩的十願。我們如果能夠把這個都真的落實了,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是在凡聖同居土,至少也是方便有餘土。如果修得不錯的話,真正能夠把分別執著捨掉,那你就生實報莊嚴土,一生圓滿成佛了,那再搞這個世間幹什麼?為什麼不取這個?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放下一切分別執著,我這一生當中到極樂世界去,花開見佛。我一去就實報土見佛,阿彌陀佛的報身,這才叫有志氣。誰能給你作證?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給你作證,這保證書。你說這個利益是不是無量無邊、無比殊勝?這誓度眾生。
  『是以遂發信心,學佛行願,成發心益』,你真能夠信解,才會發心。信解之後要行證,要真幹,這底下有造修益了。第三:
  【造修益。】
  這真幹!
  【謂聞如來說此大經。發起當機智慧善業。令諸眾生如法進修。成造修益。】
  你有信解,你就當機了。當機是什麼?你是華嚴會上的一分子了,正式參與了華嚴法會。華嚴法會都是法身大士,可是清涼大師在介紹經題的時候,給我們講了《華嚴》有十種當機,末後一種叫大心凡夫。如果我們把心量擴大,是一個大心凡夫,我們確實能夠憐憫一切眾生,真正發心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那就是華嚴當機。如果我們發這個心,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,這是小心,這發的小心,不是大心,為什麼?斷惡修善只能幫助眾生離開三惡道,來生還在人天兩道,還沒出六道輪迴。破迷開悟就出六道輪迴了,轉凡成聖那就入毘盧性海,就成佛了。所以我們要努力,要認真幹。眾生得有緣,沒有緣,度不了他。但是一定是先度自己,自己沒度,不能度人。這是佛在經教裡頭常說,「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無有是處」,沒這個道理。這我們總得要曉得。
  所以真正是信解大經之後,『發起當機智慧善業』,這個善不是六道裡面的善,是佛菩薩的「善業」,與「智慧」相應,跟貪瞋痴慢不相應。與貪瞋痴慢相應的善業是六道裡面的善,將來在哪一道去享?不一定,畜生道裡面也有享福的,餓鬼道裡頭也有享福的。所以這個不一定的,這是輪迴心造輪迴業。他這是佛菩薩。『令諸眾生如法進修,成造修益』,自己修十願、十波羅蜜,也教別人修十願、十行。這個教最重要的還是身教,現身說法,真的是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。第四是:
  【頓得益。】
  這是頓教,圓頓大法,就是你很快、一時都得到了,為什麼?你在這個經上聽到:
  【謂聞如來初成正覺。即說此經。為根本法輪。義理玄妙。具含眾德。令諸眾生即能開悟。成頓得益。】
  所以世尊開悟之後,你看以二七日,他在定中,我們一般人看到他老人家在菩提樹下入定,不知道他在定中講《華嚴經》,就是講他證悟的境界。他說出來了,說得這麼詳細。所以《華嚴經》裡面確實有宇宙之間最高深的哲學、最圓滿的科學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那就更不必說了,究竟圓滿!叫『根本法輪』,這他證得的。四十九年教人的,那是枝末法輪,那不是根本,為什麼?這是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得看眾生程度。眾生是小學程度就給他上小學課程,中學程度就上中學課程,大學程度就給他上大學課程,因材施教。凡是跟佛接觸到的,沒有不得利益,善根成熟的人一接觸也就成佛了,轉凡成聖了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一定也要做到圓滿,轉凡成聖,這太難了!但是生淨土就不難,生淨土就是轉凡成聖。我們能夠把世緣,甚至於說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,一心念佛,這是轉迷為悟。這個諸位要知道。
  那世出世間事要不要做?可以做,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裡頭,佛講得清楚,「可得為世間事」,就是世間事可以做,「不可得為世間意」,那你就是跟佛菩薩應化沒有兩樣。不可以有世間意,世間煩惱習氣不能有;世間事可以做,不礙,事事無礙。礙的是什麼?礙的是世間意。世間意是什麼?我們常講最嚴重的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這個東西可麻煩了。只要有這個東西的話,這叫輪迴心,學佛在佛門裡幹的一切都是輪迴業,為什麼?你有世間意在裡頭。沒有世間意那是佛心,佛心幹的是佛事,無量無邊功德。我們做的一切是為眾生的,不是為自己,為自己的就錯了,沒有自己。念念幫助別人,念念成就別人就對了,自己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。你這樣去修,你才能開悟。《華嚴經》全是講的自己自性,講的自己性德,講性德起用,化導十法界一切眾生。第五:
  【滅障益。】
  這對我們來講太重要了,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的業障太重。
  【謂聞如來說此大經。廣明依正二果。勝德莊嚴。是以信樂修行。滅煩惱障。成滅障益。】
  如果你真正對於依正兩種果報,你要是真的清楚、真的明瞭,那就是賢首國師的「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」。這篇文章無比的殊勝,『廣明依正二果』就是第二條講的「起二用」,這『勝德莊嚴』。為什麼?了解這個才曉得什麼?我跟宇宙是一體,我跟眾生是一體,我瞧不起一個人,我就瞧不起佛、瞧不起自性。那怎麼樣?很簡單,繼續搞輪迴,繼續搞三途。三途可是苦不堪言,太痛苦了!可是怎麼?自作自受。這句話是真的,千真萬確,各人因果各人承當,誰都不能代替誰。佛菩薩高高在上,看到阿鼻地獄裡面眾生在受苦,佛只有感嘆一句話,叫可憐憫者!為什麼說他可憐憫?佛菩薩看阿鼻地獄像看人在作惡夢,不是真的,依正都不是真的。從哪裡來的?從起心動念來的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從起心動念來的,包括實報莊嚴土,實報莊嚴土是起心動念的習氣。不清清楚楚的嗎?哪有?一場空。可是雖然是一場空,天天作惡夢,好不好受?日子難過,不好受。為什麼幹這種糊塗事?為什麼造這種罪業?佛菩薩看是假的,可是你自己受,感覺到是真的。就像在作夢一樣,夢中一個老虎要來吃你,嚇得你一身冷汗,驚醒,還心有餘悸。作夢的時間短,墮阿鼻地獄時間長,那個世界真的是度日如年。
  所以「依正二果,勝德莊嚴」,真清楚、真明白了,你就會『信樂修行』。你今天信心生不起來,對事實真相了解不夠透徹,了解透徹了才相信、才會接受、才會真幹。「樂」是什麼?愛好、歡喜修行。把自己所有一切違背自性的統統修正過來,這叫「修行」。行就是行為,起心動念是思想的行為,言語是口業的行為,身體一切造作是身的行為,行為再多,佛用三個字全部包括了,身、語、意。什麼時候我們把身、語、意修正過來了,心是佛心,言是佛言,行是佛行,你就成佛了。成佛是什麼樣子?成佛就是戒律。戒律不是佛制定的,成佛之後,他的日常生活、起心動念、待人接物,你把它記錄下來就是戒律。為什麼?完全是自己性德,法爾如是,就是這樣的。所以戒律不是哪個制定的,絕對不是哪個人約束哪個人,不是的,是性德的自然流露。
  你要是覺悟了,你就是這樣的,你不會有一個念頭去害人,當然更不會去殺人。人家來殺我,我也不會怨恨,我也不會殺他,為什麼?你還很歡喜接受?身是假的,不是真的,我們的靈性這是真的我,不生不滅!覺悟的人看這個身是什麼?看這個身像看穿衣服一樣,衣服是我所有的,你要就給你,你愛怎麼糟蹋它無所謂,與我不相干。靈性是自己,靈魂都不是。迷了的靈性叫靈魂,覺悟的靈魂叫靈性;靈魂出不了六道,靈性超越了。所以到四聖法界是靈性,不是靈魂,靈魂活動的空間是六道輪迴。那我們身體活動空間太小了,出離不了地球。這些事實真相都是《大方廣華嚴經》裡面告訴我們的,我們相信,一點都不懷疑,所以很樂意的依教奉行。這樣子煩惱自然不生了,於世出世法都不會起貪心。這個事是真難,真不容易,為什麼?這個東西叫與生俱來的煩惱,哪有那麼容易斷得掉?所以斷掉那要靠大善知識、真善知識長時期的磨鍊,我們才成功。
  你們看到我天天都拜韓館長,為什麼?沒有她,我三個老師教我的,我不能成就,煩惱習氣淘汰不掉。我跟著她,她把老師教我的東西讓我落實了。你看貪名,名是她的,權力、地位都是她的。我們建了華藏圖書館,她當館長,名是她的,利是她的,財是她的。我身上不能有錢,人家來供養,她全部拿去。她的錢我不能過問,我過問的時候,怎麼?你來查帳?以後我在銀行也有一個戶頭,有一點人家寄給我的錢,我這個存摺她每個星期、半個月,她要來看一下你有多少錢。她的存摺是我不能看的。這樣什麼?把你斷掉了,不斷也得斷。雖然她太跋扈、太凶了,在一般人是都遠離,遠離我就沒有這樣人來幫助我了,她真的是幫助我,把我所有煩惱習氣淘汰盡了,她才走。我一生感激她,老師教是另外一樁事情,你怎麼去落實?有一個人幫助你落實。但是這種人一般人都不能接受,一般人想這麼凶,我看算了,我搞我的,你搞你的,那你一生就完了。多少人在家、出家勸我,那個人很凶,怎麼能跟她在一起?我想想看,她幫助我,把我的煩惱習氣統統叫我斷掉,不斷也得要斷。開頭是忍,三十年之後就變成正常了,大恩大德!我要不是這三十年的折磨,《華嚴經》不懂,哪裡能懂?
  所以對於大恩大德怎麼報?我們的成就就是報恩。這個你得要有智慧,給你折磨的人,樣樣都來障礙你的人,看到好像是不好,對修道的人講是這個緣太殊勝,你到哪裡去找?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他來幫助你把你斷掉。不容易!聽經聞法,親近善知識的人多,沒有這個人來折磨你。而且什麼?有這種人你也不肯接受,肯定不肯接受。我還有這麼一點善根,樂意接受。許多同修就提出真的很優厚的條件來幫助我,我統統拒絕,為什麼?我知道習氣的淘汰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情。老師只能夠指點方向、指點目標,不能把我們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洗刷乾淨,這做不到的。所以遇到這個人,那真是無量劫來的善友,真正是善友來成就自己。所以這滅煩惱障。這很不是一樁容易事情,真正叫你得到法喜,信樂修行。第六:
  【攝位益。】
  這個『位』是菩薩果位。十信是十法界的,這個已經不提了,我們單單說實報土裡面的四十一個階級。
  【謂聞此經。顯說圓融地位。即一位之中。具攝諸位功德。期心證入。成攝位益。】
  《華嚴》告訴我們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我們在初住位菩薩裡面看到了,十信心滿,初住。初住菩薩在他這個地位當中,不但是把菩薩四十一位,連如來究竟果位那個功德統統在其中,這很不可思議!在我們世間找不到比喻,我們可以說,像學校你拿到博士學位了,博士學位可以圓圓滿滿攝受碩士、大學、中學、小學、幼稚園,可以攝受,這個你能相信;如果說是小學一年級能夠攝受到博士班的功德,這就不可能。可是佛法是這樣的,為什麼?佛法它沒有次第,它沒有先後,只要見性,見性都一樣,初見性跟老見性沒有兩樣。所以佛用水來做比喻,像江河裡面的水,在長江、在黃河有先後,長江後浪推前浪,有前後;流到大海裡面去就沒有了,先後就找不到了,就圓融了。一滴水就是大海水,這個比喻好。等於說是什麼?你沒有出十法界,有先後;一出十法界,十法界就像長江一樣,出了十法界證得初住,就入了海,入了海就沒有先後。所以一滴海水就能攝全大海的水,就這個意思。
  然後我們想想能大師他的證悟,你看他一悟了之後,諸佛如來的經典通達無礙,雖然不認識字,你念給他聽,他就能講給你聽。而且他也有很好的記憶力,重要的這些偈子他都能記得,他都能說出來。這就是一位證得之後,一切位都得到了。最殊勝的、最重要的就是初位,初住他就能圓融遍攝四十一個次位。這四十一個次位不包括自己,那第四十一就是妙覺位。這不可思議!從這樁事,讓我們能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是太不可思議了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就能攝盡極樂世界四土九品一切位的功德。這叫什麼?這叫難信之法!世尊都說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,唯獨極樂世界有,所以極樂世界的殊勝沒有人能比。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讚歎阿彌陀佛,我們在小本《彌陀經》念到六方佛讚歎,玄奘大師所翻譯的是十方佛讚歎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
  那你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,你說多幸運!這個法門彭際清講得好,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。你這天遇到了,不是百千萬劫,無量劫來希有難逢,你不把這個抓到,那你不就冤枉了?你太對不起自己了。今天我們學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是什麼?《華嚴》是極樂世界的詳細說明,因為《華嚴》是究竟圓滿的性德、性相、作用,統統表現在極樂世界。我們還要這個世界幹什麼?還在這裡有什麼留戀?在這裡貪圖一點小利,還要到六道裡面去搞輪迴,到三惡道裡去受罪,你不叫糊塗到所以然了嗎?佛說你可憐憫者,這話說得很客氣,是很柔和,實在是真是糊塗到極處。遇不到那就不說了,你沒有這個殊勝的緣分;遇到,你有這樣好的緣分,你還去造地獄業,還去搞三途苦報,這錯了!大錯特錯了!
  1.   這些事情我們都清楚,諸佛如來慈悲,救不了你,所以佛度有緣人。什麼叫有緣人?回頭是岸是有緣人。你回不了頭,佛就度不了你。真正懺悔,後不再造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。有這麼一個緣,這個緣是什麼?護持正法,這個功德無量無邊。護持正法的時候要不好好的護持,不如法,你還在裡頭造罪業的話,那你就可憐了,太可憐了!為什麼?在這個地方修行修這一段時期,以後到阿鼻地獄去了。你本來可以到極樂世界去作佛,你到阿鼻地獄去受罪,你說你不是冤枉嗎?你在別的道場,別的道場不講經、不學經教,你糊塗,造業受報,還情有可原,還能講得過去;這個地方天天講經,天天在一塊學習經教,天天在這裡勸你,你還不能回頭,那沒有辦法原諒你了,你只有自作自受。所謂「各人因果,各人承當」,佛菩薩代替不了你,沒有人能代替。所以了解這樣的殊勝,特別是在極樂世界落實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極樂世界落實,下下品往生也具足四土三輩九品圓滿功德。其他諸佛剎土裡沒有這個說法,只有極樂世界。所以淨土跟華嚴的關係,實在講太密切了,是一不是二。
  2.   『期心證入』,期是期望,也可以這樣解釋,「期心」是剋期,我訂上一定的日期,我要證入,這個講法也行。古大德很多,三年他就證入了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你看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太多了!為什麼他能,我們不能?我們沒肯放下,對於這個世界有貪戀,那就去不了。所以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提醒大眾,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世出世間法統統都要放下,一塵不染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沒有一個不往生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縱然下下品往生也入華嚴境界,就是也入毘盧性海,這真不容易。現在我們遇到這個機會,就在眼前,這條法船你願不願意上去?你要上去,什麼都不能帶,徹底放下。你上這條法船,你什麼都得到了,你想要的,全有了;你不想要的,也不缺乏。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,六道是假的,十法界也是假的,不值得留戀。能夠遇到《華嚴》、遇到淨土,這是無比殊勝的因緣,希望我們自己要珍重,要在這一生成就。真了解、真明白了,那得真幹!所以底下有「起行益」,這是什麼?真幹!
  3.   今天時間到了,後面還有四種利益,我們留在明天再來學習。






轉貼自:http://new.amtb-aus.org/Category_450/index.aspx?8442

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

自如頂禮  阿彌陀佛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