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的素食慈心,明日的全球無災:好念佛修十善,好吉慶延兒孫!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世界宗教是一家,莫把自己(自己與他人萬物一體)當冤家

 

手邊有本「世界宗教是一家」(淨空老法師學習各宗教經典節要;華藏淨宗學會印贈;網址:https://edu.hwadzan.com/fabodetail/582 ),近幾年斷斷續續看了一些,近日再看了看,想寫一點感想、小體會。(見世間到當今仍有宗教戰爭,及人們多所誤會(把各宗教對立起來,殊不知一切本源,當是「本淨(無欲望)本善、本無分別」),故想寫一些心得,只能說主要在提醒自己,修好自己吧)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往生極樂世界七位典範:梅忠富、陳德宜、陳智奇、祝慧英、徐了法、李慧光、楊徹年

 

說明在先:以下文章節錄於「近代往生隨聞錄」(寬律法師編著,全書網址: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/0513.htm  )。末學簡單白話解釋(有誤萬請海涵),另文末若有「註…」,是末學的說明,不是本文,感恩。末學咪弟頂禮,阿彌陀佛!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贊僧(附「來佛二聖永思集」影音視頻)

 

淨空老法師六十多年看過許多不同的經,後也講過許多不同的經,唯獨夏蓮居大士會集的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」(淨土大經),感應最殊勝。每次講,聽眾越來越多,磁場殊勝。《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贊僧》這書(宏琳法師編著),其中澄清淨空老法師被誤解處,也揭示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」這部經的重要。書中澄清了許多對此經的訛傳部分,特別是印光大師未對此經作批評,有心者可看此書,有許多詳細解釋,足能讓人不輕信訛言,更增對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」的信心;事實上,這數十年來,依夏大士會集的經本念佛念經而往生西方的念佛人,不知有多少(可見末學「無量壽經無量壽,一心念佛終成佛」一文(分一、二集),可連此: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medimedi26/post/1320713083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medimedi26/post/1320713096 ),且很多是瑞相稀有,故不可對此經失去信心也,依之修行,斷惡向善勤念佛或加之念誦此經,一門深入,必速得阿彌陀佛及十方諸佛慈光加被,現世得利益(心境安樂、漸開智慧、福慧均增家平安),往生則直往西方極樂與諸上善人相見,快速成佛。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(自心轉變境界,一個人即一個世界:聽傅冲老師開示及一點感想)

 

這視頻,內容雖是彰顯女德的重要,但一體適用,男女皆歸本分,同除私欲,同臻大公無私,此即隨順天地自然,自然感召生命吉祥無憂,眾人皆樂。傅老師以自身慘痛經歷述說勸人(已經過其父母同意勸戒別人,這是在其他視頻中提到的),末學聽過幾次後,有了更深刻的體會,非常慚愧自己做不好。視頻給末學帶來很大收穫,尤其是「順」字的道理。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淨空老和尚2017丁酉年新春賀歲辭及華藏衛視賀年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淨空老法師2017年元旦開示: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!

 

底下視頻是淨空老法師於2017年1月1日講於「香港佛陀教育協會」。文字檔僅供參考,若有「註:…」是末學的說明,先報告之。末學咪弟頂禮。阿彌陀佛!

~~~~~~~~~~~~~~~~
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最高的享受—聽經聞法  (第三集)

網址:http://ft.amtb.tw/jwplayer/player.php?autostart=true&file=http://tw3.hwadzan.com/media/mp4/21/21-473/21-473-0002.mp4
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我們學到清涼大師的開示,「聞經十益」。確實,不僅是《華嚴經》,任何一部經典,凡是佛所說的,利益都是無量無邊的。為什麼?稱性,稱性就沒有數量。

  前天有同修告訴我,說是某個地區有兩位大德最近病得很重,情況非常不好,引起一些同修們的懷疑,這樣的大德到臨終時候還自己做不了主,那我們還能成就嗎?這個話我不是最近才聽到的,我年輕的時候跟李老師學教,老師就常常提出這個事情。這些事情可以說自古以來就有,我們看到蓮池大師《竹窗隨筆》,明朝末年,很多修行真正令人敬佩的這些大德,到走的時候手忙腳亂,業障現前。他不是修行不好,他真修、真用功,修苦行,戒律精嚴,還是念佛的,持戒念佛的。我們想想看原因到底出在哪裡?出在沒有機會聽經,跟佛菩薩接觸太少了。他所接觸的是什麼?接觸都是名聞利養,他跟這個接觸太多了。雖然持戒很好,我們細心去觀察,他持戒持得很嚴,但是對於那些對戒律疏忽一點的,他就常常批評、責備。這對不對?不能說不對,也不能說對,為什麼?世出世間法沒有例外,老師真正責備人,是愛他才責備他,不是責備他炫耀自己,你看我比你行,你比我差多了,不是這個,不是這個意思,這就錯了。責備別人提高自己的聲望、身分,我見過。

  真正是愛護他、責備他,這對的,老師責備學生。我跟李老師十年,老師對同學的責備是有分寸的,應機施教。凡是能接受的,罵了他、教訓他他會改過的,老師還有第二次,會責備你,又能改過還有第三次,永遠幫助你。陽奉陰違,老師不責備,老師對你笑笑,各人因果各人承當。為什麼不責備?責備你心裡不服,跟你結冤仇,來世冤冤相報,這就錯了,所以不能責備。我們同學當中有挨過老師打的、挨老師罵的,有人老師對他很客氣,那是什麼?業障太重,不能接受,說他幾句,面紅耳赤,離開之後怨聲載道,這冤枉,心裡不平,老師怎麼敢說?教導我們這些年輕的學生,我們長時間的薰陶,看老師處事待人接物,學了不少,凡是陽奉陰違,只有客氣。

  緣,機緣最殊勝的無過於聽經。聽經真正在經教薰修有相當基礎,他對於經典產生興趣了,所以有法喜了,不聽經他就會讀經,他天天離不開,天天跟佛菩薩學習。現在這個社會,五欲六塵的誘惑比我初學的時候,這是五十七年前,快六十年了,比那個時候增長一百倍都不止,那還得了!所以我們今天有緣能夠在一起,真正是方老師所說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是天天在讀經、天天在學習經教,才能抵得住外面的誘惑,才能伏得住自己煩惱;否則的話,我們也一樣墮落下去了。可是雖然在一起聽經,真正成就的大概百分之一都找不到。我們同學在一起,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成就的,有一個人回頭的,那就不錯了,那就很殊勝了!為什麼有人得利益,有人不得利益?得利益的就是清涼在此講的十種利益,十種利益你不一定全得到,你能得一個、兩個就相當殊勝。

  他這十個是有淺深次第不同,得「見聞益」的淺,阿賴耶識裡頭種一個善根種子而已,這一生得不得受用?很難講。得「發心益」的,那就比前面的殊勝多了,有後面必定有前面,後後勝於前前,前面不能包括後面,後面能包括前面。真發心,發什麼心?發弘護的大心,弘法、護法,發這個大心。這你真的求往生,品位就增高了;不往生,來生是人天福報,也不錯,出不了三界,人天福報,這大福報,我們現前這個世間大富大貴就是這麼修來的。心發了,心發了自己沒修,這個人太多了,有這個心,弘護的心,自己不是真修。什麼叫真修?斷煩惱叫真修,學法門叫真修。他煩惱沒斷,一天到晚習氣還是現前,貪瞋痴慢的習氣。

  到第三「造修」,那真修了、真幹了,真幹的人這一生當中有出離六道的機會,那就看他功夫淺深,功夫淺的出不去,功夫深的能超越六道。遇到淨土,看他功夫淺深,品位高下不一樣。他真幹,佛的話真聽,叫你不貪真的不貪,叫你不瞋他真的不發脾氣了,這是真幹。如果貪瞋痴慢依舊在,頂多他只到第二個發心益,他在佛門裡面做義工也做得很賣力,自己的煩惱習氣完全不斷,錯了。煩惱習氣不但不斷,還增長,有沒有?有,很多。這些人到哪裡去?福是真修了,來生有福報,餓鬼道裡的福報。餓鬼道裡面的福報就變成魔王,就變成阿修羅、羅剎,他走這個路去了。大福報的,就是阿修羅王、羅剎王;小福報的,那就是阿修羅裡面當差的,他的徒眾,就搞這一類去了。造業,沒有不造業的,因為他傲慢、瞋恚習氣很重,他帶著這個習氣捉弄人,障道,障礙佛法,到第三世他就墮地獄了,叫三世怨。

  所以修,修什麼我們要知道,佛法最低的底限,我們講佛法的根,《十善業道》,你就學這個。不殺生,不惱害眾生,讓眾生因我生煩惱,這是殺的一分。你雖然沒有殺他,你讓他生煩惱,你讓他受罪,你讓他痛苦,這是殺裡面的一分、兩分的罪。偷盜,佔便宜,偷盜如果你們去看看《沙彌律儀》弘贊法師的註解你就曉得了。偷盜的方法很多,非常之多,凡是別人不是誠心誠意來供養你,你有勢力、有威勢逼著他,他不能不巴結你,都是偷盜。所以有權有勢的時候,別人來巴結,送一點賄賂給你,可不可以要?那是偷盜,你接受了是偷盜。所以我們常常講偷盜,偷盜講得最淺顯的是佔便宜,有一點點念頭想佔別人便宜的,那都是盜心,你沒有去偷別人,你那個心是盜心。結罪?結罪是偷盜罪。要在三寶門中,那個罪就重了,佛菩薩都救不了你。淫欲,大乘戒裡面動念就犯戒、就犯罪了,不是有行為,動念就有了。所以,大乘戒跟小乘戒不一樣,小乘戒論事不論心,起心動念,你沒有行為,小乘不結罪,小乘戒好修。大乘在起心動念,他高就高在這裡,他那個心真的是清淨,純淨純善,這是大乘。身離殺、盜、淫,你心裡頭都沒有殺盜淫,你的心在清淨心。質直,「妄盡還源觀」裡面跟我們講質直柔和,直心是道場,柔和特別表現在態度跟言語上,你要有個柔和的態度,慈祥,像菩薩,菩薩的相都很慈祥,這大乘。

  不妄語,頭一個對自己負責,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,這個一定要懂。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,不尊重自己的靈性,靈性是什麼?本善、本覺。你不尊重就是不善、不覺,這不尊重,不知道尊重自己,不知道愛自己。不兩舌,不挑撥是非。挑撥是非這個罪重,讓兩個人不和,讓兩個人鬥爭。大的,挑撥到兩個族群不和,兩個國家不和,發生戰爭,你說那個罪多重。綺語是花言巧語騙人。惡口是說話難聽,讓人家聽到很難過,讓人家聽到不舒服,叫口業,造口業。我們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這個話好,叫我們常常反省,我不願意接受的我就不可以加之於人。我願意天天人家用這種態度來對我嗎?我喜歡嗎?我不喜歡,那我就不可以用這個態度對人。常常要替別人想,這叫修行。不貪、不痴、不瞋那是根本,身口七支是枝葉,意地裡頭不貪、不瞋、不痴這是根本,心善,你外面行為才善。所以造修從這開始。怎樣才能夠落實?我們現在知道了,你落實《弟子規》就是落實十善業,你落實《感應篇》就是落實十善業。你不知道十善業怎麼個修法,十善業裡頭善惡因果的標準,你看看《弟子規》、看看《感應篇》你就明白了,你才能得到「造修益」。

  「頓得」那是智慧,那是要累劫修行,長時薰修。這個不一定,與宿世有關係。宿世的善根深厚,在這一生當中遇到善友,能信、能解,有人三、五年開悟,有人十年、八年開悟,也有人二十年、三十年才開悟,都不錯,都是一生成就。悟有大悟、有小悟,所以你會法喜充滿,常常有悟處。縱然不能說是天天有悟處,每個星期都有悟處,你就很快樂了。積小悟你就有大悟,積大悟你就有頓悟,頓悟是講見性,那你得要學習大經,像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這些大經,能幫助你開悟。可是學大經要有小經的底子,沒有小經底子不行。還要有宿世的善根,最重要的是你能夠忍得過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六波羅蜜裡面布施是修福,這三種布施,財施得財富,法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施得健康長壽。如何能保住?忍辱,你能忍你才能保得住,你不能忍,你所修的福德都會散掉。

  你看看講功德,佛經上常常說,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火燒功德林,一發脾氣,功德全沒有了。你要忍,你不能忍,你一點功德都沒有。你想想從什麼時候發了脾氣,到現在沒有發脾氣,你就這麼一點點功德。昨天發了脾氣,你的功德到今天,一天。所以,臨終一發脾氣就全完了,就全燒光了。為什麼《飭終津梁》裡面講臨終的關懷,這個往生的人他的床舖不能碰它,為什麼?怕他生煩惱,他一生煩惱,一不高興,一生的功德就沒有了,道理在此地。很多人不知道,臨終斷氣了,念了八個小時,去摸摸他頭頂看看熱不熱,不可以。你去摸摸他的頭,他還熱著的,他功德已經完了,你一摸就完了,為什麼?他不高興,他發脾氣。所以不能碰他,不能動!到十二個小時之後、十四個小時之後,入殮的時候,你看他的瑞相就知道了,不要去碰他。那些碰他的人是什麼?都是他的冤親債主,都是害他的,不是愛他的,是害他的。你說多困難。

  開悟,起心動念、分別、執著都沒有了,這叫「滅障」,你障礙才沒有。障礙不是輕易能夠滅掉的,佛給我們講了二障,煩惱障、所知障,有時候講三障,三障裡面加上報障,六道輪迴的果報也是障礙。你什麼時候把它看破,不再受障礙干擾,換句話說,在什麼障礙現前你都能忍得過,這是功夫,真正的功夫。財色名食睡、五欲六塵擺在前面不動心,念佛就能往生;這個東西擺在面前還動心,不行。不但動心,還要能夠取得,那就更糟糕,那就完了。一定要學到誰要誰拿去,什麼都好。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清涼大師在《疏鈔》裡面跟我們講叫歷事鍊心,你不通過這些事相的磨練,你怎麼曉得你煩惱沒有了。譬如說好吃的東西來供養,送到你面前,那個人也喜歡,他就把你的拿跑了。你學了佛法,好,就給他。給了他之後心裡還難過,那叫習氣,是給了他,可是心裡還沒有放下,行不行?不行,心裡不乾不淨。那要怎麼磨鍊?這樣的事情總得經過幾十次、幾百次的磨鍊,到最後真的很淡了、很淡薄了,你就曉得你進步了,進步就歡喜、就法喜。

  所以,來折磨我們的人,來佔我們便宜的人,對修行人來講、對我來講是我的老師、是我的恩人,他來考驗我,考驗我功夫成不成熟。我還有那麼一點意思,還不夠,還要通過多少次的考試,得要有那些人來考我。那個人他造業,我們要感激他,他造業我提升,所以我每天要迴向給他,他墮落的時候減少痛苦,他幫助我提升。我們學佛,我們絕對不會去佔人便宜,有人看到就順手牽羊,他就想去,這正是對我們是個磨鍊,對我們是個提升。所以要感恩心,逆境、惡緣永遠感恩,順境、善緣絕不起貪戀,這是你功夫。常常要看破,你才真肯放下。怎麼個看破法?《般若經》上常講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到你心裡難過的時候念念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心就平了,我們的功夫才純。所以這是很長的時間去練,你自己不肯練就沒有辦法了。

  看到什麼境界現前,貪瞋痴就現前了,那你就糟糕了,你禁不起誘惑,稍稍一點你馬上心就動,貪瞋痴就起來了。這是什麼?這是你決定墮落,不但墮落,還跟人結冤仇,而且還要酬償果報。真正懂得因果關係就明白了,世出世間法裡頭決定佔不到便宜,也決定不吃虧。我佔別人便宜來生要還他,為什麼?這是業,業力鎖住你,你不能夠超越六道,因為你超越六道了,你就不會還他了。所以業力拽住你,你出不去,念佛也不能往生,阿彌陀佛不會接引你,這個你要知道。你念佛阿彌陀佛知道,什麼時候來接引你?什麼時候你心清淨,你這一生不造惡業了。帶業往生是帶舊業不帶新業,什麼是舊業?沒有聞佛法之前是舊業,聞佛法之後就不是舊業了,你明知故犯,那是不能原諒的。你從這個上面細心去觀察、思惟你就曉得,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,成就的人那麼少,連一般人心目當中大修行人、高僧大德都不能免。

  想到這個地方,你說聞經多重要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一生的事業就是講經說法,一個人也講,兩個人也講,無論在什麼時候,碰到人開口都是講經,所以今天就是記錄下來的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沒有停止過,沒有中斷過,這個道理要曉得。我們真正學佛的人要知道學習從哪裡學起。所以障,業障要不懂得消除,業障就是你修行、開悟、證果最大的障礙,為什麼不開悟、為什麼不能成就,道理在此地。會修的人修什麼東西?就是消業障,從早到晚穿衣吃飯都消業障。為什麼?飲食不挑剔了就沒有業障。這個好吃,多吃幾口,貪心起來了;那個不好吃,討厭它,瞋恚生起來了。所以吃飯是修行,穿衣是修行,走路是修行,一舉一動哪一法不是修行?待人接物開口都是修行,這叫大方廣佛華嚴,這華嚴境界。從你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沒有一樣不是在修行,都要能回歸自性,妄盡還源,這就對了。

  底下講到「攝位」。法界本來是圓融的,不管你是迷、是覺,與圓融一點交涉沒有。你成佛是圓融的,你變餓鬼、畜生、地獄還是圓融的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,你自己迷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這是性德,本來就是這個樣子,只是凡夫迷而不覺,障破了之後你就覺悟了,你就曉得了。你知道這個事實,無論在哪個地位,甚至於你還沒有菩薩地位,你在哪裡?你在凡夫,甚至於你在畜生、在餓鬼、在地獄,你起心動念遍不遍法界?遍!念頭才起,遍法界虛空界,所有一切眾生統統感受到。只是什麼?迷的眾生,六道眾生不覺,四聖法界以上覺,能瞞誰?瞞不了人的,鬼神都有五通,舉頭三尺有神明。這就講到因果,這講得很低了,層次很低,講到因果了。所以,懂得因果的人不敢造作不善,不敢;明理的人他不願意造惡,懂因果的人不敢造惡。敢於作惡的人,不懂道理,也不相信因果,他才敢。受不受報?你細心觀察,就報在眼前。一點都不錯,你細心觀察,造作不善的,你看他這一生的吉凶禍福,你看他怎麼走的,他往哪裡去,你只要細心觀察你能看得很清楚、看得很明白。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自己敢不敢做?不敢做了。所以古人講,「君子樂得作君子,小人冤枉作小人」。

  覺悟的人隨順性德,「還源觀」上給我們提出四德,好!簡單扼要,隨緣妙用、威儀有則。威儀有則就是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樣子,我起個念頭要想想,社會大眾都像這個念頭行不行?如果不行,我起了貪的念頭,佔人便宜的念頭,這還得了!社會每個人都這樣那還得了!這個念頭就不能起,這事情就不能幹。不是想自己,想社會大眾的影響,我造惡不只我一個人,我害了千千萬萬人,害了整個社會。在佛門裡面,我們把佛教的形象破壞了,讓人一看,佛教你看都是這樣的,搞貪瞋痴慢的、造作罪業的。人家這一句話就把你送阿鼻地獄,為什麼?破壞佛教形象就是阿鼻地獄罪。古人講你不是替佛臉上貼金,你是在佛臉上抹大糞,你叫佛菩薩蒙羞,你說這個罪多重!你還敢做嗎?這些全都是事實,只是你聽不懂。為什麼聽不懂?你業障太重,業障把你障住,你聽不懂,所以你還是造惡。雖然天天聽經、天天讀經,還是搞貪瞋痴、還是造惡業,是你沒有看懂,你沒有聽懂,你業障太重!

  業障,那必須不斷的聽經,在經教上薰修,薰修時間長了慢慢就明白了。所以佛慈悲,佛講經是不厭其煩,不斷在重複,這慈悲到極處!不像中國古聖先賢,中國古聖先賢他不是這個心態,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不教你,你太笨,捨棄你了。佛不是的,佛氏門中不捨一人,再笨的人,只要他有緣,佛就會不斷的來提示、不斷的來講。講到哪一天他明白了,恍然大悟了,這還不止,再幫助他提升。到這個時候你才真正體會到佛菩薩的慈悲,這個恩德沒法子報,超過父母太多太多,宇宙之間恩德第一大是佛恩。

  接著今天講「起行益」,真幹!

  【謂聞此經廣說圓融妙行,即一行頓成諸行,是以起深信解,發意修行,成起行益。】

  這是專講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真的是『圓融妙行』。比方十波羅蜜,舉一個財布施,財布施裡面有法布施、有無畏布施、有持戒。為什麼?他布施的時候,質直柔和就是持戒,布施的時候對人有禮,不是隨隨便便給人的,恭恭敬敬像供養佛一樣,那是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、方便、願、力、智統統都有,就一行裡頭一切行全在裡頭。再看普賢菩薩這十願,十願願願都具足,就在施捨這一點點的時候他統統具足,這一展開,菩薩八萬四千細行,圓滿的。覺悟的人明瞭,不覺悟的時候,不覺悟的他不明白,實際上還是的,但是具不具足?那得看你的修養。譬如說我布施財,我目的是在哪裡?目的是捨一得萬報,聽說財布施得財富,我希望能得大財富,我拼命布施,這個布施只得一樣,就不通、不圓了。所以清淨心,沒有分別執著它就通了、圓融了,那就妙行;有所取、有所得,這不妙,妙就沒有了,有隨緣,妙沒有了。所以什麼時候真能放下,什麼都放下,於這個世間無取也無捨,取捨都不可得,那叫真妙,那就真的隨緣。為誰?為一切眾生,為一切眾生是真正為自己,為自己是真正害自己,這個要知道。為一切眾生是隨順性德,為自己是隨順煩惱,煩惱害自己,害什麼?害你出不了六道輪迴,害你墮三惡道,很明顯,害你增長煩惱。

  你要能夠真的明瞭《華嚴經》裡面佛菩薩的教誨,真能放下,完全為眾生、為正法久住,這還是有所為,決定不為自己,成就無量功德,念念利益眾生。尤其現在這個世間,我跟幾位同學,他們也常常在外面講經教學,我特別提示他們要多講,不要競爭,要相信命運,命裡有的時候就有,爭不到!何必去爭?要是爭得到,佛菩薩都去競爭了,爭不到。所以是白爭了,錯用了心,所以不可以。今天整個世界的動亂根在哪裡?根就在競爭,這麼一句話。每個人都相信競爭,競爭是什麼?有我就沒有你,有你就沒有我。每個人都是用競爭的心、競爭的手段,這個社會還會安定嗎?不可能,這製造動亂。在中國古聖先賢,從來沒有人教你競爭的,從小就教你什麼?教你禮讓,哪有教爭的!現在中國教育斷掉一個世紀了,我們都學了外國的,外國人講競爭。我常說,競爭升級就是鬥爭,鬥爭升級就是戰爭,這死路一條。我們要多告訴人不爭,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,你這一生過得多自在、多幸福!

  我從小還有這麼一點善根,就是沒有競爭的念頭,這個可以到學校去查我那些檔案。我在學校念書從來沒有拿過第一名的,為什麼?不爭。我的考試,在學校我的同學們都知道,我第一個交考卷,我一答完馬上就交。一算,算多少分?算六十五分我就交卷了,穩定可以拿六十五分,及格了,就可以了。我記得很清楚,只有一次考試,我把我的分數算到八十分,是小學畢業考初中,在福建建甌,建甌初級中學。那次參加考試的時候我算到八十分,還是我第一個人交頭卷。結果一開榜,很幸運,我還是第十名錄取,名次很高,第十名。不要爭,有什麼好爭頭的?讀書年年升級就好了,不留級、不降級,這不就很好了嗎?我喜歡讀書,所以我課外的東西讀得很多,我記憶力很強,有理解力。所以我在學校念書從來沒有溫習過功課的,沒有必要,考試之前我只要把書翻一翻,十分鐘就夠了,六十分肯定拿到。所以我讀書很快樂。讀什麼?讀喜歡的,我喜歡音樂、喜歡美術、喜歡勞作,喜歡這些東西,喜歡的這些東西那個分數肯定拿到八、九十分。所以我平均成績都得七十五分,讀書有樂趣。我看現在學校做學生好可憐,所以來生不能做人,做人你看那個學生受這種罪,這不能幹。像我小時候讀書還可以,能接受,現在做學生不能接受。

  一生不爭,以後工作也是如此。我在沒出家之前也做過幾年事情,升官、獎勵我都讓給別人,我不爭這個,我能退讓。最後老師,章嘉大師替我選擇這個行業,叫我出家,學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一生是職業教師,而且是個義務教學,不收學費,義務教學。生活簡單,愈簡單我們需要的愈少,這樣才能累積功德、福德;你消耗多了,你的福報就消掉了。常常想到,我有多大福報?沒福!所以把生活減到最低的水平。一生沒有道場,你看到現在,現在有人送道場給我,我要不要?我不要。我年輕的時候都不要,現在老了,都快要死了,還要它幹什麼?可是真送來了那也沒有法子,我就找一些年輕的法師去接受,讓他們好好去修行,轉手就給人了。所以常常記住威儀有則,我們要守住佛陀的教誨,依教奉行,這裡面法喜充滿。

  讀了《華嚴經》,知道菩薩真了不起,八萬四千行門、無量的行門,人家在一門裡頭就圓滿了,『一行頓成諸行』。這可能嗎?很多人不相信,很多人不能接受,我們通過這麼多年長時期的薰習,現在不懷疑,懂得了。為什麼?他「一行」稱性,稱性就圓滿了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我常常講,大道、心性像一個圓的球一樣,無量的行門是什麼?是球面上的那個點,你看這個球面上多少點,每一點都通到圓心,達到圓心不就圓滿了嗎?所有點不全都具足了嗎?問題就是你能不能達到那個心,那個心是什麼?心就是自性。自性是什麼?自性是清淨的;換句話說,任何一行只要是清淨心,我們常講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、慈悲心,就圓滿了,八萬四千細行、無量細行都達到這一點。我這樣講你就好懂了,都是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這是佛行,這不是菩薩行。我們吃飯達到這個行,我們喝水達到這個行,起心動念是這個行,言語造作是這個行,待人接物也是這個行,他怎麼不「頓成諸行」?表演給我們看的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他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。我們明白了,我們也要學善財童子,我們念念不要忘。這才是真的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這是真正自己的自性,與自性相應那就是一行頓成一切行,大圓滿、大自在。下面講「稱性」。

  【謂聞說此經稱性極談真實之法,決須解了,依性起修,成稱性益。】

  這是了不起的人,這個人善根福德是圓滿的,這個人識貨,遇到《華嚴》,才知道這是寶中之寶,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。『稱性』,大乘經都稱性;『極談』,到了極處,那是《華嚴》。所以在民國初年,弘一大師,李叔同先生,大家都知道他,他對於知識分子,在那個時候是大學生,那個時候大學生真的是了不起,跟現在不能比。民國初年,德行、學問確實令人尊敬,他給他們介紹佛法都是介紹《華嚴經》。你們想學佛,從哪裡學起?從《華嚴》學起,從清涼大師的《疏鈔》學起。我初學佛的時候也受了弘一大師的影響,所以我一出家,當時有個老居士供養我一個紅包,錢還不少,我很歡喜,為什麼?這筆錢可以買一部《華嚴經疏鈔》。我就沒有收他的,我說我寫信給智開法師,請他給我找,找到《華嚴疏鈔》,需要多少錢你就付錢,你把錢寄給他。他很歡喜。所以我一出家好像是第一部從香港得到的這部書就是《華嚴疏鈔》,線裝本四十冊。以後我又買了一套,我有兩套,那一套送給李老師了。這識貨!

  這部經最初是方老師介紹給我的,我跟他學哲學,他說《華嚴》是佛經哲學概論,整個佛法都包括在裡頭,他說你從這下手。這是什麼?這都是搞佛學,不是學佛。學佛從哪裡學起?必須要知道,它有先後次第,畢竟《華嚴》是研究所的課程,是高等佛學,我們不是那種根性,要從初機來學,要學規矩,沒有規矩不成方圓。規矩從哪裡?規矩從《十善業》。《十善業》也學過了,學得不像,做不到,學了之後依舊很茫然。所以就想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到?為什麼現在人做不到?這就想到什麼?想到家教。從前人從小就學規矩,一出生就開始學規矩,所以他能成方圓。現在人從小不學了,不方不圓,歪歪扭扭的,這是現代人災難的由來。為什麼這麼苦?為什麼這麼多災難?從哪來的?就從這來的,疏忽了倫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。

  我們歸納起來,中國自古以來,古聖先賢教的是什麼?就這三樣,五倫、八德、因果報應。這個教育在中國是普遍全國,你看看每個縣鎮,每個小鎮都有城隍廟、都有孔廟、都有祠堂,還有文昌廟、魁星樓、魁星閣,都有這些神明。他們代表什麼?代表倫理、代表道德、代表因果,老祖宗很聰明,用這些東西來教化眾生。除這個之外,還有表演的說唱藝術,歌舞、繪畫、雕塑、戲劇、說書,這些藝術太多了。它的內容是什麼?內容都是倫理、道德、因果報應,都是這些,他在娛樂當中受教。所以佛法一到中國來有這麼好的一個基礎,一到這裡來就生根,就跟中國傳統文化圓融成一體,把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帶起來,大幅度的提升,這好基礎。

  現在?現在問題就是佛教經典在,我們的基礎疏忽了,所以經擺在面前看不懂。所看的不是如來真實義,是什麼意思?自己的意思,變成佛學了。什麼是如來真實義?見性就是如來真實義,稱性才是如來真實義。稱性那個意思是每個見性的人都一樣,沒有高下、沒有先後,都一樣,所以它是圓滿的,真實之法。我們要想明心見性,明心見性可不能不守規矩,哪一個明心見性的人是個不善的人?你在什麼地方見過?無論出家、在家,你找不到,他真的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他真善,真的是好人!為什麼他那麼好?他天天跟好人在一起,他怎麼會不好?中國古人所謂是「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」。他跟哪些好人在一起?他跟華嚴會上佛菩薩在一起,他怎麼不是好人?這個道理要懂。我們展開《華嚴經》,就是跟華嚴會上佛菩薩在一起,天天聚會,欲罷不能,長時薰修,不知不覺就契入境界。

  所以根性要好,你真的入境界,這個根性就是《弟子規》、就是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,三個根。這三個根修學有先後次第的,先學《弟子規》,次學《感應篇》,最後學《十善業》。有這三個根,你聽《華嚴》會有一點味道,淺嘗,味道雖然不濃,有點味道。如果你有緣,你有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你能夠長時期不退轉,在這一部經上用個十年、八年功夫,你從淺嘗慢慢味道愈來愈濃,你才嘗到法味,法喜充滿。然後你會要求自己『決須解了』,在這一生當中決定、必須去求了解;你要不了解,了解就是看破,你就沒有辦法起修。只有徹底了解、明白、看破了,你才真的能放下,放下什麼?放下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不是放下事物。然後你在十法界能夠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,幫助眾生成就。眾生在迷,幫助他斷惡修善,讓他不墮三惡道,這是幫助迷惑顛倒、業障深重的眾生。如果他根性很深、很好,幫助他破迷開悟,他能超越六道,能證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之果。根性大利的人,上上根人,幫助他轉凡成聖,像惠能大師這一流的人物,見性成佛了,那就是成稱性的利益了。

  『依性起修』,什麼叫依性起修?性是清淨的,你想能大師所說的自性是什麼?本自清淨、本不生滅、本無動搖,這就稱性了。如果我們的修行還有染污,什麼是染污?無論修什麼樣的法門,穿衣、吃飯都是修行,這個要知道的。你起心動念都是修行,起心動念裡頭、待人接物裡頭,有自私自利、有貪瞋痴慢,那你是凡夫,你沒有修行。必須在生活當中、在工作裡面斷貪瞋痴慢,讓貪瞋痴慢這種念頭、這種行為愈來愈淡薄,這有進步。一年比一年淡,到沒有了,那你功夫成就了,你就入華嚴境界,並不是很高位次,十信位的菩薩。十信位裡面大概是像貪瞋痴慢這個東西沒有了,是什麼位次?五信、六信的菩薩,要在小乘,大概是阿那含的境界,三果,還沒有出六道。再往上提升把起心動念斷掉,就出六道輪迴、出十法界了,所以是逐漸往上提升,這稱性。所以要知道,我還有貪瞋痴慢、有是非人我,還有歡喜這個、討厭那個,這沒有功夫,這是凡夫,道道地地的凡夫,在《華嚴》裡面沒有入流。

  《華嚴》入流是初信位的菩薩,十信是《華嚴》的小學,十住是中學,十行是高中,十迴向是大學,十地是研究所,像這個比大家就好懂。你還有自私自利、還有是非人我,你小學一年級的資格都沒有。那怎麼辦?好吧,我們再加個幼稚園,就是幼稚園的學生,沒有到一年級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《華嚴》字字句句都稱性,所以你不能懂,你有自私自利你怎麼會懂?佛給你來講你也不懂。你能把自私自利捨掉、放下,你聽了就真有味道,華嚴味道你聽出來了,真的法喜充滿。這個東西不能勉強,是你自己事情,佛也幫不上忙,為什麼?煩惱是你自己搞出來的,不是別人給你的,是你自己迷惑而造成的。你不能放下,你永遠不能破迷開悟,只有放下才能破迷開悟。真放下了,經教一聽他就有悟處。天天讀沒有悟處,就是因為這個障礙沒放下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我們常講這十六個字,大障礙,讓你入不了佛門。這十六個字統統沒有了,你一聽就進去了。

  就像六祖惠能賣柴的時候,在窗戶外面聽到屋子裡面的人念《金剛經》,他站了一下,聽了很有味道,他捨不得離開,跑進去問他念什麼。念的人還不懂,他在外面聽他居然聽得懂,把他聽懂的地方講給他聽,人家感到非常驚訝。什麼原因?他沒有自私自利、他沒有名聞利養、他沒有五欲六塵、他沒有貪瞋痴慢,他沒障礙。念經的人有障礙,雖然天天念念得很熟,都能夠背誦,不懂,真不懂,所以每天還是造業。聽懂了他怎麼會造業?哪有這種道理!

  那我們現在怎麼辦?佛祖勸告我們,懺除業障。我跟章嘉大師,章嘉大師常常教我,你有業障你就不解如來真實義,必須懺除業障。怎麼個懺法?我剛剛學佛,什麼也不懂,老師告訴我,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,這個最初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。形式是什麼?佛門懺悔的這些儀規,那是形式,真正修行不重形式重實質。實質是什麼?後不再造。你知道這是過失、知道錯了,以後不要再犯這個過錯,原來就是咱們傳統教學裡頭的不貳過。孔子讚歎顏回,顏回就有這個能力,孔子學生裡頭只有這個學生不貳過。他的過失知道之後他就會改,不會再犯同樣的過失。佛法裡面懺悔就是這個意思,你知道錯了,不能再做。再做,那你就曉得,欺騙自己、欺騙佛菩薩、欺騙眾生,這個罪就重了,你想想果報在哪裡?除了地獄之外,你還有哪條路可走?沒路可走,你就到地獄去了。你能對得起佛陀嗎?你能對得起自己嗎?所以我們常講不自愛,真正自愛的人不會犯過失。我們一有過失立刻就想到,對不起自己、對不起父母、對不起祖宗、對不起佛菩薩,自然就不敢造作不善了。

  第九「轉利益」,轉利益是幫助別人,我們自己成就之後就應當幫助別人。

  【謂聞此經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,乃展轉與人演說,皆得饒益,成轉利益。】

  最好的示範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,他在三千年前出生在印度,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。他在《梵網經》裡面講,《梵網經》是一乘經,一乘經古大德只說了三部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一乘經就是講直接成佛之道,就是稱性極談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梵網》,就這三部經。世尊在《梵網經》裡面告訴我們,他久遠劫就成佛了,他是來表演的、是來示現的,這次到咱們地球上來示現,來教導我們四十九年,他說這是第八千次。他來多少次?第八千次,來表演的,給我們看的,就是轉利益。轉是展轉,利益一切眾生,真的是一切。沒有善根的人、沒有福德的人給他種善根、給他種福,這是什麼?造作極重的罪業,你見到佛,你聽到佛說法,雖然聽不懂,「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」,你阿賴耶識裡頭也有佛了。慢慢來,這一生得不到利益,來生後世哪一生又得人身、又碰到佛法,你這個善根又增長一點,這慢慢來。所以要很長的時間,增長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相信,遇到佛法他才信,他才能生歡喜心,才能求受皈依。所以要曉得,剛入佛門初信佛的人,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善根累積的結果,如果過去生中沒有,這一生頭一次來不可能,這是我們細心觀察能看得到。

  你看很多人遇到佛法問都不問,我們在這講經,你看這一棟樓十幾層,上上下下,他來不來聽?他知道我們在這講經,他都不來,他不相信,這沒有。有沒有種善根?種了善根,天天見面,他種了善根,這是這麼一點利益,普利眾生,一個都不捨。已經有善根的人,他聽到這裡,他會進來看看,多看幾次他也想來聽聽,聽幾次之後慢慢他就聽懂了,這都是多生多劫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。有些人善根很厚,天天都來聽,為什麼還聽不懂?業障太重,自己沒有能力克服自己的欲望,沒有能力降低自己的煩惱,他沒有這個能力,那怎麼辦?多聽。有這麼一種人,如果真的他有這個緣,假如他真有緣,連續不斷,不能中斷,連續不斷聽個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,他入了,這太難得了!我這一生當中講經五十年,聽經不中斷的,五十年只有我一個,別的人他都中斷了。所以我有這麼一點成就,五十年不中斷,這個緣就殊勝了。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不行,斷斷續續的就困難,所謂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很難有成就。

  現在有個好處,我們得到科學高科技的便利,我們有錄相,我們有製作光盤,我們利用衛星、網路傳播,無論在哪裡講你都聽得到。衛星、網路收不到的地方,我們有講經錄相的光盤,天天聽,不要捨棄。一部經都好,聽完了從頭再聽,只要天天不間斷就有悟入的機緣,最怕的是中斷。由此可知,如果你的善根深厚,那就是什麼?天天不中斷聽經,聽經的利益無量無邊。真正聽懂了、真正放下我講的十六個字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痴慢、五欲六塵,你真能把這個東西放下之後,你就入進去了。你現在還放不下,就是你聽的不夠,你沒有看破,所以你不肯放下;真看破,哪有不放下的道理,攔都攔不住,所以這個要懂。這是諸佛菩薩給我們示現,世尊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古來祖師大德一再的勸勉我們,聞經的利益不可思議,聞經的利益無量無邊,你不聽就沒法子了。

  從哪裡聽起?這個有順序,你從《華嚴經》聽起,你的障礙那麼多,你聽一輩子都聽不懂,這真的。那從哪裡聽起?消業障的經聽起。先把業障消掉,然後聽《華嚴》不就聽懂了嗎?換句話說,哪一部經、哪一個法門能夠讓我把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降溫的,那一服藥就對症了。《華嚴》太高了,天天聽你也聽不懂。這個東西對治習氣的,有,不是沒有,正規經典裡面就是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、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這些好。另外很有效的,有講那些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,這個很有效,你聽了之後,想想我有這個毛病,人家講得這個報應,那將來我也是這個報應,這個很有效。這些東西很多,像《了凡四訓》這些、這一類的,《俞淨意遇灶神記》,這些東西都行,真的能幫助我們消業障。然後回過頭來再學佛,一點難處都沒有。

  所以,我們要常常有心、有願幫助一切苦難眾生。什麼是苦難眾生?不是說大富大貴就不是,大富大貴也是苦難眾生,他出不了輪迴,他還在造業,這就是苦難眾生。有權勢的人、有財富的人造業更多。造業很少的,沒有能力造業的,街頭上乞丐討飯的,他沒有能力造業。你想想一般眾生哪個不造業,福報愈大的造得愈嚴重。造業裡頭最重的,吃眾生肉,因果定律裡面講三世因果、講六道輪迴,吃牠半斤你來生還牠八兩,欠命的還命、欠債的還錢。所以懂因果的時候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,你怎麼樣對待別人,你將來在地獄裡受什麼樣的果報。為什麼?這是性罪,所謂性罪就是你自性造的業報變現出惡道你自己去受。地獄不是閻羅王造的、不是佛菩薩造的,是你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,所以每個人見到的地獄都不一樣,自己變的,太可怕了!所以修學有次第,《華嚴》可以聽,聽《華嚴》確實能幫助你把心量拓開,但是基本功不能放棄。沒有基本功,在《華嚴》裡不能提升;有了基本功,接觸《華嚴》會大幅度提升,會提升得很快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末後一條「速證益」。

  【謂總具前諸法門,故廣修眾德,則能速出生死,頓證菩提,成速證益。】

  我們相信你真的在《華嚴》得利益了,你這一生當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像迴向偈裡面所說的「花開見佛悟無生」。那是什麼?那是實報莊嚴土往生,一到極樂世界就成佛。能不能做到?肯定能做到。你往生不是生同居土,也不是生方便土,生實報莊嚴土。《華嚴經》能幫助你一生成佛、一生圓滿,到哪裡去找?誰能做得到?真肯幹的人就做到了。煩惱習氣放不下的人,帶業往生,生凡聖同居土。你學了《華嚴》你都明白了,宇宙人生一切現象是什麼回事情你統統知道了,你看看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不就清楚了嗎?確實對於整個宇宙,大乘教裡歸納成六個字,就把整個宇宙講盡了,性、相、理、事、因、果,講盡了,你全都通達明瞭了,你不成佛成什麼!真正通達明瞭就徹底放下了,為什麼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物質現象不是真的,精神現象也不是真的。真的東西是有,但是不可思議,你說不出來,你也不能想,你一想就是妄想,妄想就迷了,不能想!不能想,清淨心現前,清淨心就見到了,就證得了;一想就糊塗了,一想就變成無明。所以佛法沒有別的,徹底把虛妄放下,妄盡,記住這兩個字,妄盡了就還源了,還源才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你決定生實報莊嚴土,不是在方便有餘、凡聖同居,不在那裡。

  你真搞懂了,你一定是決心取淨土,你不會學別的法門。為什麼?你看看,文殊菩薩學這個法門,普賢菩薩學這個法門,善財童子也學這個法門。我告訴諸位,以前講過很多次了,我跟李老師去學教,我不是學淨土的,我對於佛的經教很有興趣。對淨土我認為那大概是釋迦牟尼佛為度老太婆的,開這麼一個方便法門,大概不是什麼高級佛法。這個錯誤觀念很不容易轉過來,李老師勸我多少次,我雖然不懷疑、不反對,我不學這個法門。到什麼時候我真的相信淨土?是我在台北市講《華嚴經》,講到差不多一半,《四十》、《八十》同時講,那時一個星期講三天,同時講。講到一半,有一天心血來潮,忽然想想,文殊、普賢學什麼?善財是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,他學什麼?再翻後面,後面沒講到的,翻後面,文殊、普賢統統發願迴向求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。這個給我是一棒打醒了。

  然後再回頭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清清楚楚,你看第一個參訪的,我們中國人講先入為主,德雲比丘,修什麼?修般舟三昧。般舟三昧就是修念佛法門,叫佛立三昧,真精進。般舟一期九十天,這九十天就念佛,阿彌陀佛不能中斷,日夜都不斷,不能睡覺、不能坐下來,只可以站著、只可以走動,叫般舟三昧,真精進!萬緣放下一心念佛,一期就是這樣,所以要年輕、要有體力,沒有體力的人做不到,九十天不睡覺,勇猛精進,求生淨土。給善財講開示,講二十一門,二十一種念佛的法門,二十一種一展開,包括了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沒有一門不是念佛法門,這時感到非常驚訝!到最後一看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我這才相信,我這才死心塌地皈依淨土了。所以我皈依淨土是《華嚴》帶進來的,不是深入《華嚴》,對淨土沒法子起信。這一門妙絕了。

  所以真的你學《華嚴》,念佛,實報莊嚴土往生,比依照《華嚴經》方法明心見性還要殊勝、還要快速。這才叫真正大圓滿,真正叫無量無邊的利益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最高的享受—聽經聞法  (第二集)

網址:http://ft.amtb.tw/jwplayer/player.php?autostart=true&file=http://tw3.hwadzan.com/media/mp4/21/21-473/21-473-0002.mp4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今天我們繼續來談談「人生最高的享受—聽經聞法」。前面我們是依《月燈三昧經》當中的一段經文,說多聞十種利益,我們應當要學習。經上所說的,平常我們在講席當中也經常提到,就是順逆境界,真正會學的人沒有不得利益的。在逆境惡緣提醒我們,因為看到造作罪業的人,你細心觀察果報就在現前。看到這些果報,我們就知道決定不能造惡業,真的是「一飲一啄」,古人講「莫非前定」,因果報應絲毫不爽。在逆境裡頭特別看這個果報,讓我們提高警覺,不敢起惡念、不敢做壞事,這就是在逆境當中,逆增上緣讓我們受益。順境裡面不能起貪念,這個很重要,一起貪念就壞了。所以說無論在什麼境界,要保持清淨心、要保持平等心,心平氣和,道業就能增長,災難就能夠化解。所以問題還是在個人會不會,不會,他造業。

  那聽經聞法就變成非常重要,因為這是標準,不知道標準,他敢造業。並不是他敢造業,他糊塗、他迷惑,不知道果報的可怕。尤其是佛門,你看《地藏經》上所講的,造五逆十惡的罪,佛能救;盜常住物,佛不能救。常住物是道場的,道場的東西佔一點點便宜,或者是利用道場的名義貪圖個人的名聞利養,無論是錢財也好、飲食也好、供養也好,那個果報都不得了,都非常之可怕。所以你了解,你就不敢了;你不了解,佔一點小便宜,沒有問題,好像無所謂,到哪天果報來了,你後悔莫及,這不能不知道。修大福報,在佛門修的;造最重的罪業,也是在佛門造的。所以這個地方真的是兩個極端,修大福報如果你不往生的話,你做人王、天王,那人天福報;可是你要做錯了事情,造罪業的話,那你總是阿鼻地獄,這是經典裡面講得非常詳細。今天我們要講聞經十益,這是清涼大師在《華嚴經疏鈔》裡面說的,它前面有一段文:

  【謂毘盧遮那如來。現法界無盡身雲。遍一切處。與十方佛。互為主伴。稱性圓融。而說此經。令諸菩薩一切大眾。及未來世法界眾生。皆悉得聞。信解悟入。生如來家。】

  我們先看這一段。『毘盧遮那』是梵語,學《華嚴經》的當然都能懂得,可是我們這兩片光碟是普遍單獨流通。此地講「聞經」就是《華嚴經》,針對《華嚴經》來說的,聽《華嚴經》利益無量無邊,清涼歸納為十類,歸納為十條來給我們介紹。「毘盧遮那」是法身佛,法身沒有形相,法身就是法性,就是真如本性,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自性。毘盧遮那這句話、這個名詞翻成中國意思叫『遍一切處』,只有法身才「遍一切處」,法性遍一切處。法身是什麼?法身就是法性的現相。你看我們在「還源觀」裡面看到的第一條,第一條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,那個體就是毘盧遮那遍一切處。第二段講「起二用」,二用就是依正這兩種現象,從哪來的?是從體變現出來。體為什麼會變現?起心動念,這叫根本無明。起心,宇宙出現了;動念,正報出現了。正報是誰?正報是我自己,就是我從哪裡來的,你從哪裡來的。對我來說,正報是我,你呢?你是我的依報;對你來說,你是正報,我是你的依報,所以『互為主伴』。主就是正報,伴就是依報,依報是講我們生活環境。生活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、有物質環境,宇宙是物質環境,人還是物質環境,人事環境,都是我們生活的環境。所以正報只講自己,自己才是正報,主只有一個。

  科學還沒有發現到這個地方,說是什麼大爆炸,這都講不通的,只有佛法講得是真正透徹。講到究竟處是沒法子講的,譬如說到「一念不覺」,他為什麼會有一念?為什麼會不覺?這有沒有答案?沒答案。為什麼沒有答案?有答案就又落到分別執著裡去了,你起這個念頭,為什麼?回答,念頭就起來了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事實真相唯證方知,你自己不證,你不能知道。佛也說不出來,佛也只能說到這個地方,就到了,到頂點了,往上就是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那就是你證的功夫,實證的功夫。真的把起心動念、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是,就是如如佛,天真佛!所以那個地方不能有疑情、不能有懷疑,有懷疑你永遠證不到。這就讓我們想到大乘教裡佛常講,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疑,貪瞋痴慢疑。你怎麼能不疑?你看又說小疑就小悟,大疑就大悟,你不疑就不悟。可是到最高的地方不能疑,最後一關不能用這個方法,就是這個邏輯在那個地方行不通。這也是過去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,哲學裡面講的科學方法論,在佛法向上一著完全用不上。在佛教裡頭中下階層行,用得通,佛家自己有「因明」,因明就是邏輯、就是辯證法,用在中下兩層,高等的用不上,這個東西變成沒用處。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

  所以思惟是第六意識,功能不小,對外能緣法界虛空界,對內能緣到阿賴耶,就是緣不到自性,為什麼?因為它用妄心,妄沒有辦法證真,只有真的才能證真,虛妄的不能證真。這個道理要很細心去體會,你要真正肯定它。真心能見妄心,妄心不能見真心。所以自心,我們講自性或者講法性,你看『現法界無盡身雲』,起二用就現相了,依正莊嚴現出來了。依正莊嚴是什麼?法身,這時候我們自己有身相出來了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不但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起心動念也沒有。起心動念沒有為什麼會現相?起心動念的習氣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給你講四十一個階級,法身菩薩,這都真正證得法身。證得法身還有高下之分,那是什麼?帶的習氣厚薄不相同。習氣濃厚的,位子低,十住;帶的習氣很薄的,地位就高,像十地,等覺這是最薄的;習氣沒有了,那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,習氣都沒有了。

  習氣沒有,他還現不現?不現,但是一般講他還是現。他為什麼現?他最後那一品微薄的習氣可以斷掉,他不斷,大乘教裡面講「留惑潤生」。他要是一斷就什麼都沒有了,就回到大光明藏,回到常寂光土了。常寂光淨土裡面精神、物質全沒有,換句話說是你自受用,你不能幫助別人,幫助別人一定要現相。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他還是會現相。他現相做什麼?現相幫助實報莊嚴土的菩薩,因為那些菩薩起心動念確實斷了,他習氣還在,習氣還在還要幫助他。所以毘盧遮那要現身,現的是無盡的身雲,現無盡身。你看看我們現在講的,我們人屬於動物,所有動物身、所有植物身、所有礦物身、所有自然現象的身,只要你能看得見、摸得著的都算是身。這個身叫什麼?這個身叫法身,「法界無盡身雲」,你把幾個字統統拿掉,就留下一個法、一個身,你就懂得什麼叫法身。所以法身有變化,沒有生滅。雲,這個「雲」字必須要用,不能少的,雲是什麼意思?非有非無,你不能說它有,也不能說它沒有。你說它沒有,你看到有雲彩;你說它有,你看我們現在乘飛機,飛到雲層裡頭沒有了。這就告訴你相有性無、事有理無,古人是用這種來教導我們。現在我們對這個現象就更清楚了,這是科學技術幫助我們了解得更透徹。

  我們要懂得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物質、精神的現象,確實是像現在科學家發現的,物質是無中生有,而且存在的時間很短暫。但是你看彌勒菩薩講得多具體、講得多清楚,短暫,短到什麼程度?剎那。剎那我們也沒有概念,剎那大概是很短的時間,究竟短到什麼程度也不知道。而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「一彈指」,彈指的時間很短,這一彈指有多少?「三十二億百千念」,這念頭。百千念,百千是單位,百千是十萬,多少個十萬?三十二億。這樣一乘起來我們就知道,一彈指多少念?三百二十兆,一彈指就三百二十兆的念頭。「念念成形」,形就是物質,一彈指有多少物質現象生滅?三百二十兆的物質現象。「形皆有識」,這就說明物質跟精神是同時起來的,同時有的,精神裡頭有物質,物質裡頭也有精神。精神跟物質我們看不見!看不見,佛經裡面講那個色叫無表色,我們肉眼看不見、天眼看不見,菩薩的法眼能看見、佛眼能看見。

  所以這現象非常微細,這法身。在哪裡?遍一切處,虛空法界,「與十方佛,互為主伴」。華嚴境界裡面一定要曉得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我是不是佛?你是不是佛?是。我們與淨土有緣,我們相信淨土,我們修淨土,終極的目標都定在極樂世界,《華嚴經》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那我們是什麼佛?《無量壽經》上給我們普遍授記,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成佛都叫妙音佛,有名有號,都是妙音佛。在十方有緣世界去教化眾生,應以佛身得度者就現佛身而為說法。雖不現,不現是隱,隱現不二,你不能說不是,不能說沒有。現的時候?現的時候也不能說有,不現的時候不能說沒有,隱現不二,這妙極了,這妙用!隨緣妙用。關鍵所在是決定不能有分別、有執著,這是最嚴重的障礙。有分別,分別造成十法界,執著造成六道輪迴,有執著就有六道,有分別就有十法界。所以分別執著沒有了,起心動念也沒有了,十法界就沒有,你就提升到一真法界。

  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,我們現在《華嚴經》上讀到的初住菩薩,初住菩薩就是實報莊嚴土,他的智慧德能、神通道力,實際上跟究竟圓滿的佛果沒有多大的差別。他在實報土裡面起用,就是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像《楞嚴》上所講的。十方世界跟你有緣的眾生,緣成熟了他就有感,他的感就像他放出去的波,這不是電磁波、不是光波,是心的波。他心有這個念頭了,你跟他有緣,你自然就應了。應什麼身出現?看他的波,是隨他的心,不是隨自己的,自己沒有意思,自己沒有分別執著、沒有起心動念,這要知道。法身菩薩應化在十方世界,像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我們世間八相成道,他有沒有起心動念?沒有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分別執著?這叫妙用。隨緣我們懂得,妙用我們不懂!妙用是說他一生八相成道沒有起心動念,這才妙;他要起心動念,那就墮落了,就變成凡夫了,妙就妙在這裡。我們學佛真正功夫用在哪裡?功夫不是在經教,這要知道,不是在修什麼法門。八萬四千法門說老實話,都是不相干的,都是黃葉止啼,是善巧方便,不是真的。真的是什麼?真的就是放下,這是真的。

  所以我們常常要記住,六祖惠能給我們做的示現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他就成佛了。他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沒學過經教,你說聽經,我想他一生就聽那麼一次,五祖傳法給他的時候給他講《金剛經》大意,半夜在方丈室,我們想想頂多兩個小時。我們也知道六祖決定不是拿著《金剛經》來看,他不認識字,有什麼好看?那是講給他聽。講到「應無所住」,他就豁然大悟,怎麼?放下了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把他證得的、證悟的簡單的報告出來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,他是學了十二年,把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,這也豁然大悟。釋迦牟尼佛的報告是什麼?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;而六祖報告的是只有二十個字,「何期自性」,就是沒想到自性,「本自清淨、本不生滅、本自具足、本無動搖、能生萬法」。

  能大師只說了二十個字,這二十個字跟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內容一點差別都沒有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濃縮就這二十個字,這二十個字展開就是大部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看到,數量多大?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,一四天下微塵品,惠能法師就用二十個字講完了。會聽的人懂,不會聽的人不行。五祖忍和尚是見性的人,一聽馬上就懂了,行了,什麼也不要說了,衣缽就傳給他,叫他趕快走。為什麼趕快走?中國人一句老話,「同行相忌」,別的人受不了、嫉妒、心裡不服,大家要來奪衣缽,不就麻煩的事情嗎?所以半夜三更把他送走,趕快去逃,躲起來。他在獵人隊躲了十五年,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掉了,十五年淡了,他才出來。我們學大乘教學了五十七年,這個事情能體會得到。

  所以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常常告訴人,因為人家好奇,他什麼都懂,沒有念過的經你念給他聽,他講給你聽。所以人家問,你不認識字,沒有學過,你怎麼會講?他說這個與文字沒有干涉。那我們今天要不要重視文字?要重視,為什麼?我們是上中下三根之人,能大師是上上根人,他可以不要,我們需要。我們需要,最重要的是什麼?要懂得絕不能執著。一執著就變成所知障。所以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教給我們,聽經要用什麼態度聽?「離言說相,離名字相,離心緣相」,就是不執著、不分別!讀經也是如此,讀經是要離文字相。你看讀經用文字,即文字離文字,看到這個名詞術語「毘盧遮那」,這是名詞,佛、菩薩都是名詞,即名字離名字!不能有心緣相,就是你不能想它是什麼意思,你一想,是你的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。佛是什麼意思?佛沒有意思,這告訴你了。

  沒有意思才能夠起用的時候是無量義,有一個意思就不行,就不能無量無邊。有一個意思能夠引申,從一個引到十個,引到百個、千個,總是有數量的,你沒有辦法像自性起用,自性起用真的是無量。所以佛的經典沒有意思,過去我常常提醒同學們不要去想,你想的都是你自己意思。如果說真的有意思的話,哪來的常寂光?常寂光就講不通,常寂光什麼都沒有,才是常寂光。所以諸佛如來的心,不要說他們,我們現在能體會到,明心見性的人就跟常寂光相應,就得常寂光的受用,我們一般人講加持,法身如來的加持,或者是自性本覺本善的加持,它起作用了。作用是什麼?無所不知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講「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」,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求這個,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可不能把方向搞錯了。

  如果要是貪圖名聞利養,在世間法裡頭貪圖名聞利養,你用正當的手段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。如果學佛的人在道場裡面,這個道場是十方常住,在這裡面貪圖名聞利養,那就阿鼻地獄去了。實在講是太可怕了,不能不警覺到,要常常想到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了榜樣。你常常想到他的生活,他一生沒有建道場,樹下一宿、日中一食、三衣一缽,托缽,供養,給什麼吃什麼,沒有挑剔、沒有選擇。告訴我們什麼?他把五欲六塵放下了,他把貪瞋痴慢放下了。貪瞋痴慢是能貪,使你煩惱,五欲六塵是你所貪的對象,這兩個一勾結是三惡道。所以在佛門裡頭不要去修三惡道,我們要修佛道,修菩薩道,你在佛門裡要修三惡道,你錯了!我為什麼講這些話?李老師以前常常告訴我、常常提醒我,我跟他十年,這些話提醒我,我相信不止一百次,所以印象很深刻。

  這麼多年來沒有墮落,生活起居非常簡單。現在才知道簡單是最健康的,疾病從哪裡來的?吃出來的,古人講的話沒錯,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,對於飲食上的貪圖都不得了。不要說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,對佛法貪圖也是糟糕,也錯了,它叫你斷貪,不是叫你換對象。貪,餓鬼道;瞋恚,地獄道;愚痴,畜生道;傲慢,羅剎、修羅道,那是什麼?你有福報的,你在佛門修了福,你就變成羅剎、變成修羅。做羅剎、做修羅是享福,脾氣很大,報復心很強,可是報終之後沒有不墮阿鼻地獄。佛法裡面叫三世怨,這一生當中修福,在佛門裡修福,但是貢高我慢,貪瞋痴慢都有,來生到哪裡去?來生得羅剎身。羅剎沒有不幹壞事的,什麼壞事他都敢幹,他命終之後就入阿鼻地獄。因果報應要不讀佛經,你怎麼會知道?佛經裡面講的一些因果報應,我們在前年也找了幾位同學查《大藏經》,查《大藏經》全部翻一遍,有關因果報應的、地獄報應的都把它抄下來,我們印成一本書,《諸經佛說地獄集要》,都抄在一起。你去看,然後自己回過頭來反省我有沒有造這個業因,你有造這個業因,那你肯定要受這個果報,你怎麼辦?我們在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,又遇到《華嚴》,不容易,太難得了!

  這部經是『稱性圓融,而說此經』。有沒有中斷過?沒中斷過,塵說剎說。為什麼?整個宇宙都在講,你六根所接觸到的全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你自己不知道。這個經是『令諸菩薩一切大眾,及未來世法界眾生,皆悉得聞,信解悟入,生如來家』。我們今天信不信?不信;為什麼不信?因為你不解;為什麼不解?心浮氣躁。說到這個地方,我想我很幸運,初學佛的時候遇到章嘉大師,他老人家攝受大眾跟別人不一樣。我們去見他,在他客廳坐下,他家人給我們送一杯茶,坐在那個地方,通常至少要坐十五分鐘以上。我第一次的時候是坐半個小時,不說話,他看著我,我看著他,讓我什麼?我們年輕,心浮氣躁,讓你整個情緒都定下來了,他才跟你講話。二、三十年之後我才明白了,心浮氣躁聽不到東西、學不到東西,老師縱然給你講,耳邊風,你不能夠信、不能夠解。到你整個情緒定下來,所謂一心,一心聽法,你會悟。

  我們並沒有悟入,沾到邊緣,就是說能信能解,悟入還不行。悟入是什麼?悟是二、三十年之後的事情。這功夫怎麼?功夫天天做,鍥而不捨,他指出我們這個方向。所以我們看現在這個社會,心浮氣躁。今天我們在那裡學習經教,他聽了有沒有好處?有一個好處,什麼好處?一歷耳根永為道種,這一生能不能起用?不能。為什麼?他沒聽懂。我知道他聽不懂,我知道他不相信,他要相信,他不會造罪業,他肯定就回頭。他現在回不了頭,還是搞貪瞋痴慢,還是搞自私自利,樣樣都清楚!怎麼辦?隨他去吧!諸佛如來都隨他去,那我們當然也跟著隨他去。他要什麼時候得利益?他無量劫的果報,他要吃盡苦頭,地獄裡頭什麼樣罪他統統受盡了,再出來。出來時候再聞法,提升一點點,不是一下就提升。你說凡夫從聞法到成就,無量劫,哪有那麼容易!

  這個事情佛菩薩再慈悲,幫不上忙,這要知道。如果聽了,罪業很重的立刻回頭,真心懺悔,那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積非常厚的善根,在這一生當中發現,給大眾做一個表演,做一個示現,回頭是岸,那都不是簡單人。普通人就是這樣子,所以你要能看得慣,心平氣和,不能受他的影響,我們自己才能提升。看這個歡喜,看那個不歡喜,這個不行,這往生都成問題。要怎樣?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用平等心看待,用平常心看待,永遠心平氣和,不分別、不執著就對了。這叫會用功,這是真正提升自己,這是真正在學佛。

  「生如來家」,在我們《華嚴經》裡面是什麼地位?十信位的初信生如來家。我們現在沒有,為什麼?初信菩薩他斷煩惱的功夫等於須陀洹。那我們就知道,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斷了,他不造三途業了,雖然出不了六道,他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,他是聖人,他不是凡夫。這叫什麼?生如來家,初信位、小乘的須陀洹。可是初信比須陀洹聰明太多了,斷證功夫是一樣,斷煩惱是一樣。《金剛經》是一個好的標準,《金剛經》上的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他做到了。我們在《金剛經》上看到,如果他還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,世尊就不稱他作須陀洹;稱他須陀洹,他這個斷了,無我。

  見惑裡面,不再執著身是我。那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有的,不是我。什麼是我?靈性是我,要用《華嚴經》說,毘盧遮那是我,法性!那是我。現相是法性現這個相,現的相怎麼是我?你怎麼能執著這是我?所以我見破了,這我見,身見,身見破了,邊見破了。邊見是什麼?邊見是我們一般講的對立,對立的念頭沒有了。沒有對立就和諧了,大家就一樣就和諧了,對立就不和。我跟這個人對立,我跟那個事對立,所以邊見是兩邊,兩邊對立了。戒取見、見取見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成見,某人成見很深。什麼叫成見?就是過分的執著,執著是成見。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,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,修因、證果。最後一個叫邪見,錯誤的知見,他這個都沒有了。錯誤知見為什麼沒有了?他能依教奉行,他對於佛經不懷疑,起心動念、一切造作都以經教為標準,信受奉行,那就不是邪見,邪見就沒有了。這生如來家,我們要努力。現在我們很清楚,也非常具體,如來家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做到,就入如來家了。十善業道從哪裡做起?從《弟子規》做起,從《感應篇》做起,這三個根。三個根有次第的,先學《弟子規》,再學《感應篇》,然後《十善業道》就很容易,你才能悟入,才能夠信解悟入。你沒有《弟子規》、沒有《感應篇》的基礎,不行。這不可以不知道。修學,尤其是初學,它有次第的。後面這一句:

  【乃至深入毘盧性海。】

  這就開悟了,見性了,明心見性了。明心見性那就是十信心滿,證到初住位,初住就是『入毘盧性海』,就是我們中國大乘教裡面常講的「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」。這就是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是圓教,一乘圓教,初住以上,這見性了,見性成佛。

  【若人聞是經得無量無邊利益。】

  這是真的,說不盡,『得無量無邊利益』。

  【今束為十。】

  為了教學、學習方便起見,把它歸納為十條。

  【故云聞經十益也。】

  下面第一個利益:

  【一見聞益。見聞益者。謂見聞如來。常說遍說。此之大經。佛佛道同。法應如是。令諸眾生入佛境界。成見聞益。】

  我們『見』到了,我們聽到了,「見」是見到佛像、見到經本,見到經書,這部經書。『聞』是聽講解,佛陀在世的時候,聽佛宣說,佛陀滅度之後,聽祖師大德們講解這部經,研習這部經。『常說』,沒有間斷過,『遍說』,「常說」是從時間上講的,「遍說」是空間上講的,超越時空,從來沒有間斷。這裡頭有沒有文字?我們學習這部經的時候也曾經給同學們提示多次,《華嚴經》講的是什麼?是講的我們自己,就是我們自家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你說這個經跟自己的關係多麼密切。我們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哪一樣不是大方廣佛華嚴?風聲、雨聲是不是在說《華嚴經》?柔和音、噪音是不是也在說《華嚴經》?都是。一切現相在表法,一切音聲在說法,你不懂就沒有法子了,你要懂,全是!六塵說法,極樂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的,極樂世界六塵說法,沒有一樣不在說法。這叫常說遍說。說什麼?說大方廣佛華嚴。大是我們的自性,是法性,方是法相,廣是作用,法性的作用、法相的作用,沒有離開我們六根,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全是大方廣佛華嚴,『佛佛道同』,沒兩樣。『法應如是』,「應」就是應當、應該,它就是這樣的,叫法爾如是,它本來就是這樣。這裡頭沒有理由的,法性的作用。

  作用的目的?『令諸眾生入佛境界,成見聞益』,所以眾生迷,迷不是不起作用。作用就是常說遍說,「佛佛道同」,這是作用。眾生呢?眾生迷的時候他不見,他不見不聞;覺悟的時候,他就見到了,他聽到了。譬如說我們聽到、看到了,這個人做得不如法,喜歡佔別人的便宜。我們覺悟的人一看到,這個造地獄因,將來要受地獄苦,而且將來還要還債,欠命的要還命,欠錢的要還錢,這事情不能做,對我就成增上緣。看到這個人修積福德,修福德他不要名聞利養。我們知道,修福離名聞利養不著相的,功德,那是性德,性德自然流露,這好事情,這佛菩薩幹的事情。凡夫要做好事,他要問我為什麼要做好事?我有什麼好的果報?就是他有往來的,那是凡夫,他那是搞六道,六道裡面修善。所以你明白的時候清清楚楚,全是《華嚴經》,你不明白就不知道了。《華嚴》是告訴我們這些,從早到晚你看到的、你所聽到的、你聞到的、你口裡嘗到的、身接觸到的,沒有一樣不是大方廣佛華嚴。所以成見聞的利益。

  所以悟呢?悟就「入佛境界」,眾生入佛境界。華藏世界在哪裡?此地就是;極樂世界在哪裡?中峰禪師說,此處即是極樂世界,此方即是極樂,極樂就是此方;彌陀是我心,我心就是彌陀。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,心淨則佛土淨,當下就是。如果我們能常常想到彌勒菩薩的話,你就能想到,宇宙的現是一念頓現,沒有先後、沒有大小,一時頓現。念頭滅了,這境界就不見了。所以佛一再常常提示我們,執著沒有了,六道就沒有了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六道就沒有了;分別沒有了,四聖法界沒有了,聲聞、緣覺、佛、菩薩沒有了;剩下來的是實報莊嚴土,一真法界,這不是假的。這是『見聞益』。見聞之後,第二個是:

  【發心益。謂聞如來說本因中大願大行。誓度眾生。是以遂發信心。學佛行願。成發心益。】

  《華嚴經》裡面的『大願』,普賢菩薩代表,十大願王;『大行』是文殊菩薩代表,十波羅蜜,講得很具體。「大願」第一個禮敬諸佛,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?從這裡學起。世出世間都是一樣的,你看世間法,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面,這儒家做代表,《禮記》展開第一句話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。《華嚴經》裡面普賢菩薩十願第一句「禮敬諸佛」,所以學佛從哪裡學?從恭敬別人做起。你看諸佛菩薩對人是不是很恭敬?你看孔子、孟子對人恭敬。傲慢是什麼?傲慢是羅剎、是修羅,不是佛菩薩。所以「還源觀」裡面,你看第四段給我們講四種性德,第一條「隨緣妙用」,第二條「威儀有則」,禮敬諸佛、稱讚如來這是則,這屬於戒條。人他為什麼不能夠禮敬別人?他不敬自己;他為什麼不愛別人?他不愛自己。

  我們這麼多年來,講愛心,我特別提倡什麼?自愛。你不自愛,你怎麼會愛人?哪有這種道理!你不尊重自己,你怎麼會尊重別人?所以他欺負別人、侮辱別人,我們看到很正常,為什麼?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育,沒有人教過他,他不知道自愛。自愛的人決定不會做錯事情,為什麼?做錯事情對不起自己、對不起父母、對不起祖宗,學佛,對不起佛菩薩,他不敢做壞事!所以他不懂,他可憐,這佛經上常講的「可憐憫者」。雖然這一生當中有緣聞到佛法,那是阿賴耶識種種子,與這一生當中的果報沒有關係。這就李老師常講的,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,該怎麼輪迴還怎麼輪迴。他學的佛法不管用,真正管用的是他相信了,他真的愛自己。

  你看看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他愛他的本善,他決定不會做不善。做不善的時候就知道他不知道自愛,他不知道自尊。知道自尊自愛的人,對人會很謙卑。在佛門裡面、在中國過去傳統,行禮都是九十度鞠躬禮,作揖都是九十度。佛對人都是這樣的,哪有貢高我慢的佛菩薩?佛菩薩對人都那麼謙虛,對惡道眾生都謙虛,為什麼?他墮的惡道是罪孽墮落的,他本性本善,他的本性跟佛的本性是一不是二,只是佛走上正路,他走上邪路,違背了性德才造業、才受報。這理事我們都要清楚,都要了解。所以你真正有見聞,真見真聞,那肯定你會效法如來的大願大行,你一定能夠把普賢的十願、文殊的十波羅蜜念念不捨,真的是依教奉行,叫發心,發大菩提心。

  『誓度眾生』,「誓度」怎麼樣?幫助眾生覺悟。我們幫助眾生最殊勝的利益,就是幫他覺悟、幫他回頭、幫他永遠脫離六道,永遠脫離十法界,這個利益太大了。不是送一點好吃的給他,好用的,不是這個,這世間東西是很脆弱的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,我們確實不是上上根人,但是在《華嚴經》上能有一點體會就很不容易了。我們真的要成就,抓住《華嚴》末後一著,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那我們就學什麼?學文殊的十波羅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後面還有方便、願、力、智,十條,十波羅蜜;修普賢菩薩的十願。我們如果能夠把這個都真的落實了,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是在凡聖同居土,至少也是方便有餘土。如果修得不錯的話,真正能夠把分別執著捨掉,那你就生實報莊嚴土,一生圓滿成佛了,那再搞這個世間幹什麼?為什麼不取這個?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放下一切分別執著,我這一生當中到極樂世界去,花開見佛。我一去就實報土見佛,阿彌陀佛的報身,這才叫有志氣。誰能給你作證?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給你作證,這保證書。你說這個利益是不是無量無邊、無比殊勝?這誓度眾生。

  『是以遂發信心,學佛行願,成發心益』,你真能夠信解,才會發心。信解之後要行證,要真幹,這底下有造修益了。第三:

  【造修益。】

  這真幹!

  【謂聞如來說此大經。發起當機智慧善業。令諸眾生如法進修。成造修益。】

  你有信解,你就當機了。當機是什麼?你是華嚴會上的一分子了,正式參與了華嚴法會。華嚴法會都是法身大士,可是清涼大師在介紹經題的時候,給我們講了《華嚴》有十種當機,末後一種叫大心凡夫。如果我們把心量擴大,是一個大心凡夫,我們確實能夠憐憫一切眾生,真正發心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那就是華嚴當機。如果我們發這個心,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,這是小心,這發的小心,不是大心,為什麼?斷惡修善只能幫助眾生離開三惡道,來生還在人天兩道,還沒出六道輪迴。破迷開悟就出六道輪迴了,轉凡成聖那就入毘盧性海,就成佛了。所以我們要努力,要認真幹。眾生得有緣,沒有緣,度不了他。但是一定是先度自己,自己沒度,不能度人。這是佛在經教裡頭常說,「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無有是處」,沒這個道理。這我們總得要曉得。

  所以真正是信解大經之後,『發起當機智慧善業』,這個善不是六道裡面的善,是佛菩薩的「善業」,與「智慧」相應,跟貪瞋痴慢不相應。與貪瞋痴慢相應的善業是六道裡面的善,將來在哪一道去享?不一定,畜生道裡面也有享福的,餓鬼道裡頭也有享福的。所以這個不一定的,這是輪迴心造輪迴業。他這是佛菩薩。『令諸眾生如法進修,成造修益』,自己修十願、十波羅蜜,也教別人修十願、十行。這個教最重要的還是身教,現身說法,真的是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。第四是:

  【頓得益。】

  這是頓教,圓頓大法,就是你很快、一時都得到了,為什麼?你在這個經上聽到:

  【謂聞如來初成正覺。即說此經。為根本法輪。義理玄妙。具含眾德。令諸眾生即能開悟。成頓得益。】

  所以世尊開悟之後,你看以二七日,他在定中,我們一般人看到他老人家在菩提樹下入定,不知道他在定中講《華嚴經》,就是講他證悟的境界。他說出來了,說得這麼詳細。所以《華嚴經》裡面確實有宇宙之間最高深的哲學、最圓滿的科學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那就更不必說了,究竟圓滿!叫『根本法輪』,這他證得的。四十九年教人的,那是枝末法輪,那不是根本,為什麼?這是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得看眾生程度。眾生是小學程度就給他上小學課程,中學程度就上中學課程,大學程度就給他上大學課程,因材施教。凡是跟佛接觸到的,沒有不得利益,善根成熟的人一接觸也就成佛了,轉凡成聖了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一定也要做到圓滿,轉凡成聖,這太難了!但是生淨土就不難,生淨土就是轉凡成聖。我們能夠把世緣,甚至於說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,一心念佛,這是轉迷為悟。這個諸位要知道。

  那世出世間事要不要做?可以做,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裡頭,佛講得清楚,「可得為世間事」,就是世間事可以做,「不可得為世間意」,那你就是跟佛菩薩應化沒有兩樣。不可以有世間意,世間煩惱習氣不能有;世間事可以做,不礙,事事無礙。礙的是什麼?礙的是世間意。世間意是什麼?我們常講最嚴重的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這個東西可麻煩了。只要有這個東西的話,這叫輪迴心,學佛在佛門裡幹的一切都是輪迴業,為什麼?你有世間意在裡頭。沒有世間意那是佛心,佛心幹的是佛事,無量無邊功德。我們做的一切是為眾生的,不是為自己,為自己的就錯了,沒有自己。念念幫助別人,念念成就別人就對了,自己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。你這樣去修,你才能開悟。《華嚴經》全是講的自己自性,講的自己性德,講性德起用,化導十法界一切眾生。第五:

  【滅障益。】

  這對我們來講太重要了,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的業障太重。

  【謂聞如來說此大經。廣明依正二果。勝德莊嚴。是以信樂修行。滅煩惱障。成滅障益。】

  如果你真正對於依正兩種果報,你要是真的清楚、真的明瞭,那就是賢首國師的「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」。這篇文章無比的殊勝,『廣明依正二果』就是第二條講的「起二用」,這『勝德莊嚴』。為什麼?了解這個才曉得什麼?我跟宇宙是一體,我跟眾生是一體,我瞧不起一個人,我就瞧不起佛、瞧不起自性。那怎麼樣?很簡單,繼續搞輪迴,繼續搞三途。三途可是苦不堪言,太痛苦了!可是怎麼?自作自受。這句話是真的,千真萬確,各人因果各人承當,誰都不能代替誰。佛菩薩高高在上,看到阿鼻地獄裡面眾生在受苦,佛只有感嘆一句話,叫可憐憫者!為什麼說他可憐憫?佛菩薩看阿鼻地獄像看人在作惡夢,不是真的,依正都不是真的。從哪裡來的?從起心動念來的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從起心動念來的,包括實報莊嚴土,實報莊嚴土是起心動念的習氣。不清清楚楚的嗎?哪有?一場空。可是雖然是一場空,天天作惡夢,好不好受?日子難過,不好受。為什麼幹這種糊塗事?為什麼造這種罪業?佛菩薩看是假的,可是你自己受,感覺到是真的。就像在作夢一樣,夢中一個老虎要來吃你,嚇得你一身冷汗,驚醒,還心有餘悸。作夢的時間短,墮阿鼻地獄時間長,那個世界真的是度日如年。

  所以「依正二果,勝德莊嚴」,真清楚、真明白了,你就會『信樂修行』。你今天信心生不起來,對事實真相了解不夠透徹,了解透徹了才相信、才會接受、才會真幹。「樂」是什麼?愛好、歡喜修行。把自己所有一切違背自性的統統修正過來,這叫「修行」。行就是行為,起心動念是思想的行為,言語是口業的行為,身體一切造作是身的行為,行為再多,佛用三個字全部包括了,身、語、意。什麼時候我們把身、語、意修正過來了,心是佛心,言是佛言,行是佛行,你就成佛了。成佛是什麼樣子?成佛就是戒律。戒律不是佛制定的,成佛之後,他的日常生活、起心動念、待人接物,你把它記錄下來就是戒律。為什麼?完全是自己性德,法爾如是,就是這樣的。所以戒律不是哪個制定的,絕對不是哪個人約束哪個人,不是的,是性德的自然流露。

  你要是覺悟了,你就是這樣的,你不會有一個念頭去害人,當然更不會去殺人。人家來殺我,我也不會怨恨,我也不會殺他,為什麼?你還很歡喜接受?身是假的,不是真的,我們的靈性這是真的我,不生不滅!覺悟的人看這個身是什麼?看這個身像看穿衣服一樣,衣服是我所有的,你要就給你,你愛怎麼糟蹋它無所謂,與我不相干。靈性是自己,靈魂都不是。迷了的靈性叫靈魂,覺悟的靈魂叫靈性;靈魂出不了六道,靈性超越了。所以到四聖法界是靈性,不是靈魂,靈魂活動的空間是六道輪迴。那我們身體活動空間太小了,出離不了地球。這些事實真相都是《大方廣華嚴經》裡面告訴我們的,我們相信,一點都不懷疑,所以很樂意的依教奉行。這樣子煩惱自然不生了,於世出世法都不會起貪心。這個事是真難,真不容易,為什麼?這個東西叫與生俱來的煩惱,哪有那麼容易斷得掉?所以斷掉那要靠大善知識、真善知識長時期的磨鍊,我們才成功。

  你們看到我天天都拜韓館長,為什麼?沒有她,我三個老師教我的,我不能成就,煩惱習氣淘汰不掉。我跟著她,她把老師教我的東西讓我落實了。你看貪名,名是她的,權力、地位都是她的。我們建了華藏圖書館,她當館長,名是她的,利是她的,財是她的。我身上不能有錢,人家來供養,她全部拿去。她的錢我不能過問,我過問的時候,怎麼?你來查帳?以後我在銀行也有一個戶頭,有一點人家寄給我的錢,我這個存摺她每個星期、半個月,她要來看一下你有多少錢。她的存摺是我不能看的。這樣什麼?把你斷掉了,不斷也得斷。雖然她太跋扈、太凶了,在一般人是都遠離,遠離我就沒有這樣人來幫助我了,她真的是幫助我,把我所有煩惱習氣淘汰盡了,她才走。我一生感激她,老師教是另外一樁事情,你怎麼去落實?有一個人幫助你落實。但是這種人一般人都不能接受,一般人想這麼凶,我看算了,我搞我的,你搞你的,那你一生就完了。多少人在家、出家勸我,那個人很凶,怎麼能跟她在一起?我想想看,她幫助我,把我的煩惱習氣統統叫我斷掉,不斷也得要斷。開頭是忍,三十年之後就變成正常了,大恩大德!我要不是這三十年的折磨,《華嚴經》不懂,哪裡能懂?

  所以對於大恩大德怎麼報?我們的成就就是報恩。這個你得要有智慧,給你折磨的人,樣樣都來障礙你的人,看到好像是不好,對修道的人講是這個緣太殊勝,你到哪裡去找?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他來幫助你把你斷掉。不容易!聽經聞法,親近善知識的人多,沒有這個人來折磨你。而且什麼?有這種人你也不肯接受,肯定不肯接受。我還有這麼一點善根,樂意接受。許多同修就提出真的很優厚的條件來幫助我,我統統拒絕,為什麼?我知道習氣的淘汰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情。老師只能夠指點方向、指點目標,不能把我們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洗刷乾淨,這做不到的。所以遇到這個人,那真是無量劫來的善友,真正是善友來成就自己。所以這滅煩惱障。這很不是一樁容易事情,真正叫你得到法喜,信樂修行。第六:

  【攝位益。】

  這個『位』是菩薩果位。十信是十法界的,這個已經不提了,我們單單說實報土裡面的四十一個階級。

  【謂聞此經。顯說圓融地位。即一位之中。具攝諸位功德。期心證入。成攝位益。】

  《華嚴》告訴我們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我們在初住位菩薩裡面看到了,十信心滿,初住。初住菩薩在他這個地位當中,不但是把菩薩四十一位,連如來究竟果位那個功德統統在其中,這很不可思議!在我們世間找不到比喻,我們可以說,像學校你拿到博士學位了,博士學位可以圓圓滿滿攝受碩士、大學、中學、小學、幼稚園,可以攝受,這個你能相信;如果說是小學一年級能夠攝受到博士班的功德,這就不可能。可是佛法是這樣的,為什麼?佛法它沒有次第,它沒有先後,只要見性,見性都一樣,初見性跟老見性沒有兩樣。所以佛用水來做比喻,像江河裡面的水,在長江、在黃河有先後,長江後浪推前浪,有前後;流到大海裡面去就沒有了,先後就找不到了,就圓融了。一滴水就是大海水,這個比喻好。等於說是什麼?你沒有出十法界,有先後;一出十法界,十法界就像長江一樣,出了十法界證得初住,就入了海,入了海就沒有先後。所以一滴海水就能攝全大海的水,就這個意思。

  然後我們想想能大師他的證悟,你看他一悟了之後,諸佛如來的經典通達無礙,雖然不認識字,你念給他聽,他就能講給你聽。而且他也有很好的記憶力,重要的這些偈子他都能記得,他都能說出來。這就是一位證得之後,一切位都得到了。最殊勝的、最重要的就是初位,初住他就能圓融遍攝四十一個次位。這四十一個次位不包括自己,那第四十一就是妙覺位。這不可思議!從這樁事,讓我們能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是太不可思議了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就能攝盡極樂世界四土九品一切位的功德。這叫什麼?這叫難信之法!世尊都說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,唯獨極樂世界有,所以極樂世界的殊勝沒有人能比。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讚歎阿彌陀佛,我們在小本《彌陀經》念到六方佛讚歎,玄奘大師所翻譯的是十方佛讚歎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那你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,你說多幸運!這個法門彭際清講得好,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。你這天遇到了,不是百千萬劫,無量劫來希有難逢,你不把這個抓到,那你不就冤枉了?你太對不起自己了。今天我們學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是什麼?《華嚴》是極樂世界的詳細說明,因為《華嚴》是究竟圓滿的性德、性相、作用,統統表現在極樂世界。我們還要這個世界幹什麼?還在這裡有什麼留戀?在這裡貪圖一點小利,還要到六道裡面去搞輪迴,到三惡道裡去受罪,你不叫糊塗到所以然了嗎?佛說你可憐憫者,這話說得很客氣,是很柔和,實在是真是糊塗到極處。遇不到那就不說了,你沒有這個殊勝的緣分;遇到,你有這樣好的緣分,你還去造地獄業,還去搞三途苦報,這錯了!大錯特錯了!

  這些事情我們都清楚,諸佛如來慈悲,救不了你,所以佛度有緣人。什麼叫有緣人?回頭是岸是有緣人。你回不了頭,佛就度不了你。真正懺悔,後不再造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。有這麼一個緣,這個緣是什麼?護持正法,這個功德無量無邊。護持正法的時候要不好好的護持,不如法,你還在裡頭造罪業的話,那你就可憐了,太可憐了!為什麼?在這個地方修行修這一段時期,以後到阿鼻地獄去了。你本來可以到極樂世界去作佛,你到阿鼻地獄去受罪,你說你不是冤枉嗎?你在別的道場,別的道場不講經、不學經教,你糊塗,造業受報,還情有可原,還能講得過去;這個地方天天講經,天天在一塊學習經教,天天在這裡勸你,你還不能回頭,那沒有辦法原諒你了,你只有自作自受。所謂「各人因果,各人承當」,佛菩薩代替不了你,沒有人能代替。所以了解這樣的殊勝,特別是在極樂世界落實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極樂世界落實,下下品往生也具足四土三輩九品圓滿功德。其他諸佛剎土裡沒有這個說法,只有極樂世界。所以淨土跟華嚴的關係,實在講太密切了,是一不是二。

  『期心證入』,期是期望,也可以這樣解釋,「期心」是剋期,我訂上一定的日期,我要證入,這個講法也行。古大德很多,三年他就證入了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你看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太多了!為什麼他能,我們不能?我們沒肯放下,對於這個世界有貪戀,那就去不了。所以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提醒大眾,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世出世間法統統都要放下,一塵不染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沒有一個不往生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縱然下下品往生也入華嚴境界,就是也入毘盧性海,這真不容易。現在我們遇到這個機會,就在眼前,這條法船你願不願意上去?你要上去,什麼都不能帶,徹底放下。你上這條法船,你什麼都得到了,你想要的,全有了;你不想要的,也不缺乏。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,六道是假的,十法界也是假的,不值得留戀。能夠遇到《華嚴》、遇到淨土,這是無比殊勝的因緣,希望我們自己要珍重,要在這一生成就。真了解、真明白了,那得真幹!所以底下有「起行益」,這是什麼?真幹!

  今天時間到了,後面還有四種利益,我們留在明天再來學習。

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最高的享受—聽經聞法  (第一集)

 

網址

http://ft.amtb.tw/jwplayer/player.php?provider=http&autostart=true&file=http://tw3.hwadzan.com/media/flv/21/21-473/21-473-0001.flv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今天我們在學習,修「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」之後,想的這個題目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這是五十七年前方東美先生教給我的。聽經聞法,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,「活到老,學到老,學不了」。孔夫子也有很深的感嘆,他說我曾經一天不吃飯,一夜不睡覺,我在想,想什麼都沒有真實的利益,最後的結論「不如學也」,回到老祖宗的經驗學到老。他老人家七十歲的時候,還希望老天爺多給他幾年壽命,他想學《易經》。方老師告訴我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最高的享受是什麼?我自己通過五十七年的學習,確實聞法聽經,法喜充滿。如夫子在《論語》開頭第一句話就說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。而對於佛陀經教的學習,那種喜悅是無法形容的,這是要真正嘗到法味才有這種喜悅,才肯定了方老師所說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這句話真實不虛。這個題目我們選了兩段,一段是經文「多聞十種利益」,是《月燈三昧經》的一段經文。另外就是「聞經十益」,這是清涼大師講的,在《華嚴經疏鈔》裡面,清涼說的。我們先學習「多聞十種利益」,這經文:

  【謂修菩薩行者。於世間出世間一切邪正之法。無不聞知。故獲此十種利益也。】

  這段話很重要。修菩薩行的人,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,邪法、正法都要知道,才智慧無礙。邪法、正法都能夠幫助我們修行,問題就是你會不會?所以大乘教裡面講,邪正不二,正法就是幫助我們,邪也幫助我們;如果你不會,邪正都不能幫助你。所以人能不能在一生成就,與外面境界不相干,順境、逆境不相干,善人、惡人也不相干,完全在自己。正如同宗門的善知識,勘驗學人常常問到,「你會麼!」你會不會?這個會就是你覺悟了;不會,不會是你迷惑,迷惑的時候邪正都造業。如果要是會,邪正都是助緣,都幫助你一生成無上道。這個十條第一是:

  【一知煩惱助。】

  你看『知煩惱』,「煩惱」就幫助你,這個意思好!

  【謂修菩薩行者。以多聞故。則知自身及諸眾生。所有一切煩惱之惑。皆能資助業因。而受當來果報。故求出離。而不為所惑也。】

  所以你知道它,它天天在幫助你,像一面鏡子一樣,你能夠照見自己。這個意思是什麼?我們本身的煩惱習氣,非常深重,而自己不容易發覺。看別人、看眾生迷惑顛倒、造業受報,就看得清清楚楚。所以會修的人,一定要拿外面境緣,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做自己的一面鏡子。時時刻刻還說太長了,應該怎麼說法?念念迴光反照,你就成無上道!所以心最怕的,是你跟著外頭境界走,那你就錯了,你心被境界轉,那是苦不堪言。所以要知道回頭,回頭來看看自己,看到別人有這個毛病,立刻回頭我有沒有?我們現在最普遍的看到一個現象,這是現代人,從老到少各行各業心浮氣躁,這是很大的障礙。有這種毛病,不但是障礙我們學佛,障礙我們聽經,聽經聽不懂!連世間法都障礙。所以古人教學,你在中國能看到,從嬰孩到兒童、青少年,無論學什麼先學穩重。

  如果諸位好好的把近代,近代也有一位了不起的,不能稱聖,他也是個大賢人,曾國藩先生。你看他的家訓,你看他的家書,他怎樣教導他的子弟,第一個就是穩重,第二個是勤勞,這是他們家能夠傳下去綿延不敗的根本。特別是教子弟們,一舉一動都要緩慢;這跟我們現在人的理念完全相反,現在講效率、教快。他教你穩重,教慢,說話要慢,動作要慢,行走要慢,他總是嫌著他的子姪輩,這晚一輩的動作太快。從他的教訓,我們能夠看到他的為人一定是非常穩重。佛法教學也是依這個理論基礎,佛法講戒定慧,戒也就是叫你樣樣都要慢,為什麼?他才能得定。心浮氣躁那個心怎麼能定得下來?要知道定不下來生煩惱,定下來之後生智慧,不相同!中國教小孩,小時候灑掃應對緩慢、細心。學習功課首先是學字,寫字要慢、要有耐心,點一個點、寫一劃都要寫一萬遍,而且每一遍都是慢慢的,都不能夠急躁。你看畫畫,中國的國畫,中國的音樂彈琴,全是教你修定,你心不清淨你學不好,唱歌也是的,讀書也是的,所以音聲拉得很長。佛法到中國來立刻被中國人接受,也就是他們所學習的理論、方法,跟中國人非常接近,這一拍即合,結果能在中國發揚光大。中國這塊地變成佛法的聖地,不是偶然的,是有重要因素的。

  煩惱,你看『皆能資助業因』,就是幫助你造業。業因有,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種子,有善業、有惡業,有業因、有煩惱的助緣,他就感受果報。你想到貪欲果報是什麼?餓鬼。瞋恚的果報是地獄,愚痴的果報是畜生,貢高我慢的果報是羅剎、是修羅。我們今天修菩薩道,修成佛之道,如果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還是貪瞋痴慢,我們就把路走錯了,我們走到三惡道去。連人道,儒家的《弟子規》、道教的《感應篇》是人道,如果我們不能認真的學,來生人身就失掉,不能再得人身。所以,我們看自己不容易看到,看別人很容易,無論在境界上、在人事上,一看到境界裡面誘導我們增長貪瞋痴慢的,這是一切煩惱迷惑。能迴光反照,我們是想出離煩惱的,我們是想出離生死輪迴的,你立刻就回頭,把貪瞋痴慢放下,把貢高我慢放下,這斷一切惡。你看煩惱是助緣,會用,用它來照見,照見自己將來的因果、眼前的因果,你就回頭了。第二叫:

  【二知清淨助。】

  這是順境、善緣。

  【謂修菩薩行者。以多聞故。悉知一切清淨梵行。皆能資助菩提之道。是以精勤修習。以證無上佛果也。】

  『梵行』是什麼?戒律。從哪裡講起?從十善五戒講起。你認真能夠學十善,不貪、不痴、不瞋,心地就清淨,於世出世間法都沒有貪瞋痴,戒律叫清淨行。十善第一個不殺生,不惱害一切眾生,眾生因我而生煩惱,我就在造罪業,我就錯了。我們學佛的同學,大概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,就是冤親債主,真的冤親債主附身來找我們。有現在人講的話,特異功能的人,他能夠看到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一些事物,看到什麼?看到我們自己身邊有許多的冤親債主,他們叫無形的眾生,很多,排長隊。那些是什麼人?那些是我們過去今生所傷害的人,所殺害的眾生,你曾經殺他、你曾經吃他,你曾經去作弄過他、侮辱過他,他都圍繞在你的身邊等待機會,你現在還有福報,不方便找你,你還有護法神。在家不學佛的他也有神保佑他,那些神是什麼?是過去生中曾經對他好的,有善、有惡,有這些好朋友,他圍繞在你身邊他保護你。

  到你哪天運衰了,福報盡了,他就來了,他來了之後,你感覺到得的是什麼?很多的病痛,無論是生活、工作很不如意,這都是小的;嚴重的時候那個災難,他就是真的問你要命。所謂殺人要償命,欠債的要還錢,你病痛常常找醫生,要花很多錢,那就是還債!所以「梵行」,能幫助我們回歸自性,能幫助我們脫離六道、脫離生死,這是『資助菩提之道』。我們知道這個好真的肯修,現在就是這兩條,這兩條我們不知,我們迷而不覺,所以得不到受用。如果真的是知,覺悟了,修行的進度一定很快,有沒有障礙?沒有障礙。從這個地方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到,這些年來我們常常講的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事是屬於境界,物質環境;人是屬於緣,人事環境。沒有一樣不好,它都時時刻刻在周邊提醒我們,惡不能作、善一定要修。所以這兩條是真正覺悟了,斷惡修善,境緣對我們的幫助很大!所以說助道的緣,十法界依正莊嚴,對於一個真正修行人,統統是助道的好緣分,良緣,不能不知道。第三:

  【三遠離疑惑。】

  你看看這個就擺在第三條,講什麼?斷疑。疑是菩薩修行最大的障礙,這講菩薩行,這個疑慮不但是菩薩最嚴重的障礙,我們世間人又何嘗不是最嚴重的障礙?對人、對事要有疑、懷疑,要有顧慮,什麼事都不能辦。特別是學佛的同學,我們對人、對事不懷疑,你看看前面兩條,你要懂得了,你還有什麼懷疑?惡人幫助我們回頭,不善的事也幫助我們回頭,只要你會看,只要你能覺悟。不覺悟,順境、善緣我們也被它迷在其中,生了什麼?生了貪戀,捨不得離開,放不下。所以要是迷不覺,逆順、善惡都變成障礙,障菩提道,都變成幫助我們自己造作一切罪業的幫手,這才給我們說真話!菩提道上只有迷悟,我們能夠破迷開悟就好了。破迷開悟一定要親近佛菩薩,佛菩薩在哪裡?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菩薩所在之處。這佛在《金剛經》上說的,我們展開經卷,就是親近佛菩薩。所以你要看得懂,大家在一起學習,你要能夠體會,你能夠聽得懂。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,看有的時候看不懂,聽的時候容易懂。所以楞嚴會上,揀選圓通觀世音菩薩當機,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」,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。我們耳根最利現在為什麼聽不懂了?這障礙。頭一個障礙是疑慮,對佛法疑慮,對釋迦、對彌陀有疑慮,對傳承的這些法師大德有疑慮,這是我們修學不能進步真正的原因。沒有疑慮這信心才生起來,重重難關你就突破了,『遠離疑惑』。

  【謂修菩薩行者。以多聞故。則於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。及外道邪魔等論。悉皆照了通達。而無所疑惑也。】

  世出世間一切法,佛法、魔法、正法、邪法你一接觸就通達明瞭。通達明瞭對自己修無上道,全都是增上緣,正助雙修,正法幫助我們,邪法也幫助了我們,佛法幫助我們,魔也幫助了我們,魔也變成護法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怕的是什麼?怕的是你迷了,你迷惑、你不覺。魔實在講也很可愛,妖魔鬼怪都很可愛,你修學正法,他對你尊敬,他佩服你,他雖然不修,他對你恭敬,他擁護你。你要是修假的,不是修真的話,說老實話,他瞧不起你、他輕視你,有的時候來捉弄你,跟你開開玩笑。為什麼?魔也有佛性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魔也是眾生,魔他有!他有佛性。他為什麼不走佛道,他去走魔道?這個原因就是他放不下五欲六塵,這習氣他放不下。貪戀五欲六塵,還是在佛門裡面修的福報,不在佛門裡頭,哪能修那麼大的福報!所以道場出兩種人,能出佛菩薩,也能出妖魔鬼怪,不好好的修,他就變成妖魔鬼怪、變成魔。我們把這個話再說白一點,佛講得很清楚,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是佛菩薩。不能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來學佛的,學得很好的,名聞利養他什麼都要,他就變成魔道!所以魔也是道場出來的,道場出兩種人。所以魔有很大的福報,都在佛門裡修的。

  我們現在清楚、明白了,要怎樣修是佛道?這裡頭是兩條道佛道跟魔道,不捨貪瞋痴慢、不捨自私自利、不捨分別執著我們就是走魔道。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聞利養、放下五欲六塵、放下貪瞋痴慢你走的是佛道、是菩薩道。所以邪正、佛魔統統清楚、明瞭,一點都不迷惑,這就不懷疑。所以這個如果不是多聞不行,這個地方的『多聞』,它有兩個意思,一個是初學,初學一定要跟老師,離開老師怎麼能成就?對老師懷疑、對老師不相信,學佛多半都走向魔道。真正能夠尊師重道,老師把你帶出來了,在沒有開悟之前這個「多聞」是什麼?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用這個方法成就戒定慧三學,這是基礎,這是根本,根本成就之後這才能夠開花結果,開花結果是什麼?叫三慧,聞慧、思慧、修慧。菩薩修三慧,二乘學三學,這就說明戒定慧是佛法的初戒,好像小學、中學學戒定慧,到佛門的大學那就是聞思修。戒定慧著重在斷煩惱,煩惱斷了,轉煩惱為菩提,這就是真正向上提升,才廣學多聞。所以廣學多聞不是我們現在幹的,現在幹的廣學多聞,那就把我們全毀掉了,我們初學是佛法裡面的小學生,一定要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

  可是現在一般人,你叫他學一門,他不服氣,他嚮往的、羨慕的是廣學多聞,他什麼都想學,什麼都想知道,結果怎麼樣?結果他一樣都不通。我們在年輕的時候,老師教導我們,就是學一部經,一部經沒有學好,決定不能學第二部經。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,十年只學了五部經,也不少了,可是都是很小部的。你看第一部學的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,只有五張十個page;第二部所學的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這大家常常念的,你們都知道;第三部學的分量多了一點,《普賢行願品》;第四部學的《金剛經》,五千多個字,都是很小小部的;最後學了一個大部的,要求老師,老師准許我學個大部的,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,十年。像我講的這五部經,在現在一般佛學院,一年就學完了。老師對我們要求是不斷的重複,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然後才真正能夠達到一經通一切經通。我記得我講《楞嚴經》講了七、八遍,全部經講完的是兩次,其餘的大概有五、六次沒講完,多半都講一半以上沒講完,講完的有兩遍。

  有這樣一個基礎,我們生在這個環境不好,修學障礙重重,非常艱難辛苦。可是我們能夠堅定信心,遵守老師的教誡,決定不退轉,決定不改變。這幾十年當中把握住,才能有這麼一點小成就,真正體驗到了一經通一切經通。我在《楞嚴》上下了功夫,以後講《法華》、講《華嚴》,都沒有障礙,《法華》、《華嚴》沒學過。所以我有很深的體驗,也看到許多的同學,本來學教的興趣非常濃,年輕的時候都在一起,常常在一起研究討論,到後來都沒有了,都改了,去做法會、做經懺佛事去了,把經教丟掉了,社會的誘惑力量太大了。所以它把斷疑擺在第三,我們一生要成就,對佛決定不能懷疑,對經典不能懷疑,對祖師大德所傳、所教的不能懷疑,你才能會有成就。對自己要有真正的信心,特別是「妄盡還源觀」裡面講到的,那講得太清楚了,我們從哪裡來的。雖然沒有證實,但是訊息是真的不是假的,佛沒有妄語。宇宙從哪裡來的,生命從哪來的,我從哪裡來的,我跟一切眾生什麼關係,我跟宇宙什麼關係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第四:

  【四作正直見。謂修菩薩行者。以多聞故。則於一切邪正之法。無不明了。若有眾生。邪見邪論者。為作正直知見。而格其非心也。】

  這是信心建立,真的有了自信心,正知正見不但自己有受用,遇到這些知見不正的人,你能幫助他修正。『格其非心』,這就是幫助他回頭是岸。他有錯誤的知見,他有錯誤的修學,如果你自己沒有正知正見、沒有正解正行,你就幫不上忙。現在佛門裡面這類的人很多,原因是什麼?原因可以說疏忽了經教,這出了問題。所以佛陀滅度之前,阿難尊者就代表我們後學向世尊請教,佛陀在世我們依他老人家,佛陀不在世我們依誰、靠誰?他給我們講了四依法。第一句說「依法不依人」,法就是經典,說了四句,「依義不依語,依了義不依不了義,依智不依識」,佛不在世我們也知道找到依靠,我們要認真學習經典,不懷疑。經典是翻譯的,翻譯到底有沒有翻錯?你看我們馬上就有疑問。可是佛給我們解釋,翻譯的人沒有關係,意思翻對就行了,言語多一點、少一點沒關係,長一點、短一點也沒有關係,只要意思對了就可以。所以往往同一部經,在中國有好多個人在翻,你看現在《大藏經》裡面,《金剛經》就有六種不同的譯本,六個人翻的它怎麼會一樣?你拿來看意思差不多,意思是大同小異,這個佛給我們解決了,依義不依語。

  古大德的註疏,是他們修學的心得報告,可以提供我們做參考,我們所依的呢?依的是依經文。我們自己好好去修學、去求證這就對了;如果自己不修不證,依靠古人的註解那就錯了。古人的註解可以說沒有錯誤,但它不完整,他只看到一面,他沒有看到全面。《楞嚴經》上舉出,瞎子摸象的故事很有趣味,象像什麼樣子?一群瞎子摸象,摸到象鼻子的,人家問象是像什麼?他只能說出鼻子的形相;摸到腿的,象像個柱子一樣;摸到尾巴,象像個掃帚一樣;摸到耳朵,象像個畚箕一樣;摸到身體,象像個牆壁一樣。他有沒有說錯?沒說錯,都說得對,但是不完整,是一部分。這是比喻沒有開悟的人,他在經典裡面他的知見不圓滿,不能說他錯也不能說他對。所以要有智慧,一定要修依教修行,你才能體會得到,不修行體會不到。所以這裡頭最忌諱的是疑慮、懷疑,最忌諱的是心浮氣躁。所以一定要用清淨心認真努力去學習,你才真正能得到如來真實義。所以我們看註解最好看古大德的,為什麼?他們有修有證,他如果說沒有證得的話,他說不出來,說的跟佛經上講的總是有差距。我們看「妄盡還源觀」,雖然是祖師寫的著作,實際上跟經沒有兩樣,可以說那是《華嚴經》的精華,《華嚴經》分量大,這個小。賢首國師也非常謙虛,末後說出這是他的學習的心得報告,從《華嚴》這麼大的經,節錄出來的意思,意思非常完整,沒有欠缺。只有信解行證,才能夠幫助別人、教導別人,改過遷善,回頭是岸。第五:

  【五遠離非道。】

  『非道』,佛道之外的全是「非道」,那錯誤的路子。

  【謂修菩薩行者。以多聞故。則於善惡果報。諸法因緣。無不明了。故殺盜等一切非法之道。皆能遠離而不為也。】

  六道是非道,三途是非道裡面的非道,怎麼可以做?殺盜淫說老實話是地獄道,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,極重的罪業。五戒十善是人道;上品的,所謂上品,就是有四無量心,有慈悲喜捨,修五戒十善,欲界天這天道。往上去那要修定,四禪八定是色界天、無色界天不錯了,它不究竟那也是非道。所以正路是聲聞以上的,這是正路、是正道,修四諦、修十二因緣、修六度、修四攝法,菩薩道。聲聞緣覺能夠出離六道輪迴,不究竟,雖然他終究是要迴小向大的,迂迴的時間太長。所以佛是勉勵我們學一乘法,《法華經》上講的,諸佛如來出現於世間,「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,除佛方便說」。由此可知,三乘、五乘是佛的方便說,這要知道。佛的正道,正道只有一個,《華嚴》是正道一生成佛,《法華》是正道,淨土是正道。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都要上上根人才能成就,上中下三根《華嚴》可以聽聽,很難得受用。可是《華嚴》跟《法華》,都勸導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這叫圓滿成就,這叫普度眾生。在一生當中都幫助你安住正路了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

  所以五跟六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,一切惡要斷。一切善裡面一定要知道,我們這一生有這個緣分遇到了佛道,念佛是成佛之道,就要死心塌地一門深入。這個法門古大德時時刻刻叮嚀我們,簡單、容易、快速、穩當,成就不可思議。應當把這個世間一切真要放下,不放下的時候它就障礙你。果然放下了,你看前幾年,深圳黃忠昌居士給我們做了個榜樣,閉關念佛,他萬緣放下了,什麼都不想了,天天就想阿彌陀佛、念阿彌陀佛,兩年十個月預知時至,他沒有生病就走了,說明這樁事情不難!他在之前跟我有聯繫,他想學古大德,因為看到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,許多人都是三年成功的,他說他也想試一試看,看三年行不行。果然成就,真幹!一生成佛真正的安住正道。這裡頭文說:

  【六安住正路。謂修菩薩行者。以多聞故。則於一切邪正諸法。無不明了。故不為非道所惑。而於如來正法。常得安住而不退也。】

  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淨土法門,淨土能不能成就就看你能不能放下。真的放下心裡頭只有一句佛號,只想阿彌陀佛,只念阿彌陀佛,念《彌陀經》可以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就成功!不要再搞別的。《華嚴》是大本《無量壽經》,《華嚴經》裡面所說的,雖然講的是華藏世界,實際上華藏跟極樂是不二,《華嚴經》可以聽,幫助你建立信心破迷開悟。可是路一定要走阿彌陀佛的路,要不走阿彌陀佛的路子,走毘盧遮那的路子是非常困難,那是上上根人走的,不是普通人。所以它末後一著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完全對了。第七:

  【七開甘露門。】

  『甘露』是比喻,「甘露」是飲料,是忉利天的,忉利天上最好的飲料叫甘露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甘露不但是很美的飲料,它的作用很多,它能幫助你延年益壽,幫助你長生不老,所以佛用它來做比喻。這個經裡面說:

  【謂修菩薩行者。以多聞故。則能深入如來之藏。了知無上法味。而復以此普潤眾生。令其善根增長。是為開甘露門也。】

  解釋得好,跟這比喻真的能相應,『無上法味』,法喜充滿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那要怎麼樣?深入經藏。經藏實在講世尊一生講了很多經,你只要一部,一部深入就行,不要找很多。很多經深入,那你是決定深不進去的,入不進去的;你就在一點,就在一部你就深入。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,為什麼?每一部經通法性。什麼叫深入?見性了,每部經都指歸自性。所以世尊在般若會上說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佛法像個球一樣,在球面上任何一點你深入,都能達到圓心。把圓心比喻作自性,達到圓心了,不就是全部都得到了嗎?只有一門深入,你才能達到;你要想門門通的時候,你決定達不到中心。也就是說你學了很多佛學常識,經典的常識,與明心見性毫不相關,這就錯了!這不是如來說經的意思。如來說經是希望你明心見性,你真正明心見性,也不一定是用說經的方法,不用這個方法也行。但是這畢竟在娑婆世界,是個很契機的方法,為什麼?娑婆世界的人都有求知的欲望,佛恆順眾生,給你講解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滿足你求知的欲望。到最後你還有問題不能解決的,肯定的,佛告訴你,只要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你全都明白了。所以他自己給我們做了個榜樣,他學了十二年統統放下,這大徹大悟。在中國六祖惠能大師也示現了大徹大悟,但是惠能不認識字,沒學過,一天經也沒聽,也沒讀過。這就是說學跟不學對見性來說,沒有什麼關係,見性是要你放得下,放下就是。人就是有堅固的執著不肯放下,難在此地!

  我這一生修學,我常常感念老師,感恩護法,護法是韓館長,不是韓館長三十年的幫助,我不能成就。如果說最好的成就,也就是念佛往生淨土,凡聖同居土下三品往生,那就是了不起了,不能像今天這樣子。這是得她三十年的幫助,她為我做出了犧牲奉獻,什麼事情?讓我用清淨心在學習,一生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錢,她不許我問這個事情,所以心這樣子清淨下來。清淨心才能看得懂經文,才能聽得懂老師的教誡。所以以後,這麼多年下來我體會到了,為什麼很多同學一起聽老師講經,他不像我這樣能得受用,他沒放下。我是章嘉大師教我放下,放下多難!韓館長一下就拿去,不放下也不行,非放下不可,我懂得這個道理。所以當時許多人都說,韓館長這個人太厲害,你不能跟她在一起,她完全把你控制住了。我想想她對我有好處,很難放下的時候,她用這種高強的手段,讓我非放下不可。我想這個好,我跟她在一起合作好,我會有成就,她有護法之功,我有修學之德,這個緣不容易!我如果說是跟她合作,我覺得受不了,我離開,算了,我再去實行,但是就不能成就了。所以我這樣的根性,得到這麼一個善友,才有今天這樣的成就,所以這真的是「了知無上法味」。這麼多年來,我們的講席從來沒中斷過,『普潤眾生』,也就是常常能夠說出、做出來,跟大眾分享。第八:

  【八近佛菩提。】

  『近』是親近,要知道親近『佛菩提』。

  【梵語菩提。華言道。】

  中國人把它翻作『道』,這個「道」是什麼?成佛之道,菩薩道才叫菩提,不是別的道。所以這個道要加以解釋,它下面有:

  【謂修菩薩行者。以多聞故。常勤修習。則知戒定慧行。能趣聖果。是以心常在道。精勤無怠。而於佛果菩提為不遠也。】

  這個解釋,解釋得很清楚,非常具體,為什麼?戒定慧是菩提道,是基礎的菩提道,必須要認真學習。戒從哪裡修?戒一定要從《弟子規》修。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,也經歷了許多國家地區,看到在家、出家那些同修,有的確實很用功,不能說他不勤奮,不能說他不用功,可是最後都沒有我們嚮往當中的成就,那是什麼原因?找!在家的同修十善做不到,出家同修《沙彌律儀》做不到。在這個狀況之下,除了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之外,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,沒有戒,八萬四千法門就沒分。淨土靠得住靠不住?不太可靠,修比不修好,真是像李老師所說的,「一萬個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的只有兩三個人。」什麼原因?沒有戒定慧的基礎。如果有戒定慧的基礎,那叫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會漏掉的。最低限度五戒十善你要具足,你決定得生淨土,連出家都不例外。出家雖然我這個比丘戒、沙彌戒做不到,我能把五戒十善修好我決定能往生。所以我們認真去反省、去檢討,原因在哪裡?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到,現在人做不到?使我們想到佛法是師道,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。所以中國的佛法跟傳統的學術,早就結合成一體了,儒釋道三家有分不開的關係,佛法是以儒跟道做基礎。儒家的禮、儒家的《弟子規》,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,這是從前中國人,從小就必須要學的課程,家教!所以長大之後,學佛一點困難都沒有,他有《弟子規》、有禮的基礎,有《太上感應篇》的基礎,入佛門是輕而易舉的,就能不斷向上提升。

  現在我們根斷掉了,大家不學禮、不學《弟子規》、不學《感應篇》,所以《十善業道》就做不到,五戒做不到,所以學佛往生就難上加難。還有幾個往生,那什麼原因?我們能想像得到,應當是他過去生中,生生世世善根深厚,宿世的因緣在這一生當中起作用,他往生淨土!如果不是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緣,不可能。所以這些年來,我們才非常認真努力在勸導大家,要把傳統的根找回來,我們要紮根,我們要從《弟子規》、從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紮儒釋道三個根,那有這三個根,念佛求生淨土決定沒問題,決定成功。所以這三個根重要,千萬不能疏忽,有三個根念佛往生就有保障,沒有這三個根念佛往生沒有保障,你能不能去是個問題,所以這點不可以不知道。

  有戒就有定,為什麼?戒裡面許多的煩惱習氣都叫你放下,放下之後你的心就定下來了,定能生慧。慧能入經教,你有慧的時候你才聽得懂經典,你才能聽得懂。你沒有慧聽不懂,你所聽的都是一些常識,這是我們今天講佛學常識;裡面的精髓,你聽不到,你體會不到。開經偈裡面所說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你沒有這個能力。「近佛菩提」,就是親近經典,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陀所在之處,要親近它。要用清淨心、要用恭敬心,不能懷疑,知道一句就做一句,知道兩句就做兩句,依教奉行,你進步就很快了,你真的能體會、能契入。如果你不能做到,那個沒辦法,經典裡面的法味,前面講的無上法味你嘗不到,你得不到受用。第九:

  【九為作光明。】

  這是利他,前面都講的是自利,自利之後才能利他;自己沒有得利益要是利益眾生,佛說「無有是處」,沒這個道理。必須自利之後你才能利他,必須自覺之後你才能覺他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我常講,人必須自愛才會愛人,必須自己尊重自己才會尊重別人。聖賢之道,不論世間跟出世間,都是從自心開始的;離開自己,世出世間聖賢之道,你統統都得不到,你無法體會。這是聖賢跟世俗不同之處。

  【謂修菩薩行者。以多聞故。知諸眾生。皆為無明所覆。常受長夜之苦。而能以智慧之燈。作諸光明。令其出離幽暗。而獲清升之樂也。】

  這是利他。菩薩煩惱斷了,就是真的放下,知道眾生苦,眾生苦在哪裡?無明煩惱,就是對於諸法實相是一無所知。你看現在這個世間,有許多科學家、哲學家、神學家、宗教家,他們都在探討宇宙的奧祕,宇宙從哪裡來的,生命從哪裡來的,萬物從哪裡來的,議論紛紜太多了。我們聽到許多的報告,但是這些報告我們看了之後,還是有疑惑,總不能叫我們心服口服。我們讀了大乘經,尤其是學習《華嚴經》,佛在經典上把這些問題,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們能信、能解,現在落到是自己分上的事情,我要怎樣修行?修行就是放下,沒別的。你看佛教給我們,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,你就成正覺,正覺就是阿羅漢。你的德能、你的本能就恢復了三分之一,那講神通,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、神足、漏盡,阿羅漢這六種神通都有了。雖然有不圓滿,他的量是有限的,只能夠達到三千大千世界,他的眼能看三千大千世界,耳能聽三千大千世界,也就算不得了!三千大千世界是多大?照一般人說是十億個銀河系,我們以銀河系來說十億個銀河系,十億,不是十萬,十億。十億銀河之內的,你能看得到、能聽得到,這裡面的事情你全曉得,這是你的本能。如果再要把分別放下,於世出世間這些不分別,這個能力擴大了,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區,娑婆世界。那菩薩比阿羅漢高太多了,菩薩證的是正等正覺,他能看幾十個佛國土、幾百個佛國土、幾千個佛國土;到地上菩薩的時候,那是無量無邊的佛國土;最後能把起心動念放下那就徹法根源,這是一切法的根源你找到,你徹底明瞭,無上正等正覺。所以功夫不是別的,功夫在放下,修行不是修別的,就是修放下。

  不殺生,把這些造作惡業、傷害眾生的心放下,心既然沒有,行為當然就沒有了,不吃眾生肉,你得要放下!你該不該吃牠肉?在因果上講吃牠半斤將來還牠八兩,欠命的還命,欠債的還錢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總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所以這個世間人他要不放下,永遠搞不清楚,那就是被『無明所覆』,蓋住了;『長夜之苦』,就是六道輪迴,他脫離不了六道。只有真正依教修行的,這些羅漢、菩薩們他們放下,他放下了自性般若智慧現前,這就是『智慧之燈』。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現行,它能照自己,幫助自己不斷向上提升;它能照別人,能幫助有緣的眾生回頭是岸。所以佛法裡面常講「佛度有緣人」,什麼叫有緣?這個人過去生中,生生世世都在學習,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,這叫有緣人。如果他過去生中沒有學,這一生才開始是不可能的,決定沒有偶然的,哪有那麼容易放下的?我們自己親身體驗,不是容易。你想想看,這些名聞利養、財色名食睡,容易放下嗎?老師教我容易,實在講第一天跟章嘉大師見面,也不過是兩個小時,教我「看得破、放得下」,教我「布施」,我做了多少年?差不多做四十年。

  這四十年當中真的最得力的,就是韓館長這三十年,不放下也不行,逼著你非放下不可。這個磨鍊我樂意接受,我知道她對我是有好處,沒有壞處,我歡喜接受。如果不是這樣勉強的話,放不下,特別是貪財,沒有錢的時候放下容易。有錢的時候,錢愈來愈多你怎麼放下?沒辦法!那就是一條很堅固的繩索,把你綁在三途六道裡頭,你出不去。所以真的放下了,真的能捨得乾淨,心裡頭不再有這個念頭,天天學講經,所以心裡面都是想著經教,「近佛菩提」與這個相應了。在大乘經教裡面長時間的薰習,對於這些性相、理事、因果是愈來愈清楚、愈來愈歡喜,嘗到法味。現在你要問我,現在怎麼修法?我們知道現在災難很多,我現在連經教也不想,專想阿彌陀佛。災難來了不怕,有好地方去,專修淨土需要多長的時間?不需要很長的時間決定得生,時間足夠用,就怕你放不下。所以說是深入經藏之後成就自己,能幫助別人。這末後一條講得非常好:

  【十不畏惡道。】

  這就是險難不怕了,什麼樣的災難都無所謂,為什麼?能往生。

  【謂修菩薩行者。以多聞故。曉了萬法體本空寂。無苦無樂。是以發廣大心。隨類化度一切眾生。而於險難惡道。悉無所畏也。】

  哪裡都去!你說災難來了,我死了變成鬼了到鬼裡頭去度眾生,到地獄了我到地獄度眾生。走到哪一道都去度眾生,都為他們講經說法,都為他們做個修行的好榜樣,這有什麼困難!想到佛國土去就到佛國土去,要想恆順眾生也行,哪一道都可以去,『不畏惡道』。知道什麼?十界六道形相不同,理性沒有兩樣!所以你真正契入之後,就像大經上所講的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哪一道都有緣,哪一道都應該去。用歡喜心去,沒有恐怖、沒有憂慮,不驚不怖,心平氣和這是真正功夫。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,在十法界裡面、在六道裡面、在三途裡面,都保持清淨心,這是我們學佛真正成就,這是多聞真實的利益。這段是世尊在《月燈三昧經》裡面所說的,聽經聞法真實的受用。我們現在在學《華嚴》,清涼大師特別告訴我們,聽《華嚴經》的十種殊勝利益,他得到了。諸位要記住,他得到了,十種利益他得到了,提出來跟我們分享。但是今天時間到了,《華嚴經》聞經十益,我們明天再來學習。學習這個之後,我們再接著繼續講《華嚴經》,「須彌頂上偈讚品」,我們還沒講完,我們繼續再學習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學習到此地。
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