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淨空法師 (36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念佛法門是末法裡的正法(淨空老法師開示)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念念想去極樂世界,這個念頭重要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YznUk2GfyA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菩薩加持我們,有感覺嗎?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7IU1ZuhT84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學佛要禁得起考驗折磨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0WUmFYhHuk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法味裡最濃的是持名念佛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AVhN3HbMZk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念阿彌陀佛,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】

 

持佛名號,「念一佛名」,念阿彌陀佛,「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」,這句話重要。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淨空法師: 你進我退、你爭我讓

 

「故知無對光佛」這個名號,「其義甚深」。我們要常常能夠想到,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沒有相對的、沒有對立的,這是事實真相。萬法沒有對立,我跟這些人還對立嗎?他跟我對立,他不了解事實真相,我不跟他對立。一邊對立不起來,必須二邊它才能對立起來,我一邊對立不起來。那怎麼樣?最後讓了,你進我退、你爭我讓。讓吃不吃虧?不吃虧,愈讓,後頭海闊天空,這是智慧光明,真正懂得。讓裡頭什麼?讓裡頭有愛、讓裡頭有恩德。對方這個人,爭奪的人,將來他一覺悟的話,他感恩戴德。永遠沒有冤家、沒有對頭,你這一生多快樂,鬼神都尊敬你、都擁護你,這是真的。所以中國古人有一句講得非常好,叫吃虧是福。吃虧不是禍害,是福報,肯吃虧的人後福無窮,古人是這樣判斷的。現在肯吃虧、肯讓,這個人後福無窮。
我們在典籍裡面看到,孔老夫子的外公,就是孔老夫子母親的爸爸,他把他的女兒嫁給孔家,是他觀察孔家五代都積德。這一家人行善積德,一定有好果報,他們家裡一定會出聖人。把女兒嫁他家去,生孔子。孔子的德行,學生們所稱讚的,夫子有五德,溫良恭儉讓。夫子溫和,沒有一點點浮躁的態度;夫子善良;夫子恭謹,對什麼事情小心謹慎,我們講很細心、很謹慎;節儉,生活沒有奢侈,省吃儉用;最後一個字,夫子忍讓,處處讓別人,真正做到了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。這孔子的五德。這個五德變成以後儒家,學儒的人一定要遵守。可是學儒的人都知道、都會講,真正做到的人不多。真正做到的,歷史上就是稱為賢人,大賢,大聖大賢,君子之風。現代人不但沒人做,這五個字都忘乾淨了,知道這五個字的人不多。我們知道了要嚮往,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,是不是這五個字的標準?這五個字的標準是世間的善人,是學佛真正的基礎。如果這五個字做不到,學佛就很難,佛的水平比這個高,就是標準比這高。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一直保持善念,心地清淨,一切都會改善

 

【凡聞惡聲,則念阿彌陀佛以消禳之,願一切人不為惡行;凡見善事,則念阿彌陀佛以贊助之,願一切人皆為善行;無事則默念阿彌陀佛,常在目前,便念念不忘;能如此者,其於淨土決定往生。 】——王龍舒居士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-第3集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50_bPj2mQI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我們學到清涼大師的開示,「聞經十益」。確實,不僅是《華嚴經》,任何一部經典,凡是佛所說的,利益都是無量無邊的。為什麼?稱性,稱性就沒有數量。
  前天有同修告訴我,說是某個地區有兩位大德最近病得很重,情況非常不好,引起一些同修們的懷疑,這樣的大德到臨終時候還自己做不了主,那我們還能成就嗎?這個話我不是最近才聽到的,我年輕的時候跟李老師學教,老師就常常提出這個事情。這些事情可以說自古以來就有,我們看到蓮池大師《竹窗隨筆》,明朝末年,很多修行真正令人敬佩的這些大德,到走的時候手忙腳亂,業障現前。他不是修行不好,他真修、真用功,修苦行,戒律精嚴,還是念佛的,持戒念佛的。我們想想看原因到底出在哪裡?出在沒有機會聽經,跟佛菩薩接觸太少了。他所接觸的是什麼?接觸都是名聞利養,他跟這個接觸太多了。雖然持戒很好,我們細心去觀察,他持戒持得很嚴,但是對於那些對戒律疏忽一點的,他就常常批評、責備。這對不對?不能說不對,也不能說對,為什麼?世出世間法沒有例外,老師真正責備人,是愛他才責備他,不是責備他炫耀自己,你看我比你行,你比我差多了,不是這個,不是這個意思,這就錯了。責備別人提高自己的聲望、身分,我見過。
  真正是愛護他、責備他,這對的,老師責備學生。我跟李老師十年,老師對同學的責備是有分寸的,應機施教。凡是能接受的,罵了他、教訓他他會改過的,老師還有第二次,會責備你,又能改過還有第三次,永遠幫助你。陽奉陰違,老師不責備,老師對你笑笑,各人因果各人承當。為什麼不責備?責備你心裡不服,跟你結冤仇,來世冤冤相報,這就錯了,所以不能責備。我們同學當中有挨過老師打的、挨老師罵的,有人老師對他很客氣,那是什麼?業障太重,不能接受,說他幾句,面紅耳赤,離開之後怨聲載道,這冤枉,心裡不平,老師怎麼敢說?教導我們這些年輕的學生,我們長時間的薰陶,看老師處事待人接物,學了不少,凡是陽奉陰違,只有客氣。
  緣,機緣最殊勝的無過於聽經。聽經真正在經教薰修有相當基礎,他對於經典產生興趣了,所以有法喜了,不聽經他就會讀經,他天天離不開,天天跟佛菩薩學習。現在這個社會,五欲六塵的誘惑比我初學的時候,這是五十七年前,快六十年了,比那個時候增長一百倍都不止,那還得了!所以我們今天有緣能夠在一起,真正是方老師所說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是天天在讀經、天天在學習經教,才能抵得住外面的誘惑,才能伏得住自己煩惱;否則的話,我們也一樣墮落下去了。可是雖然在一起聽經,真正成就的大概百分之一都找不到。我們同學在一起,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成就的,有一個人回頭的,那就不錯了,那就很殊勝了!為什麼有人得利益,有人不得利益?得利益的就是清涼在此講的十種利益,十種利益你不一定全得到,你能得一個、兩個就相當殊勝。
  他這十個是有淺深次第不同,得「見聞益」的淺,阿賴耶識裡頭種一個善根種子而已,這一生得不得受用?很難講。得「發心益」的,那就比前面的殊勝多了,有後面必定有前面,後後勝於前前,前面不能包括後面,後面能包括前面。真發心,發什麼心?發弘護的大心,弘法、護法,發這個大心。這你真的求往生,品位就增高了;不往生,來生是人天福報,也不錯,出不了三界,人天福報,這大福報,我們現前這個世間大富大貴就是這麼修來的。心發了,心發了自己沒修,這個人太多了,有這個心,弘護的心,自己不是真修。什麼叫真修?斷煩惱叫真修,學法門叫真修。他煩惱沒斷,一天到晚習氣還是現前,貪瞋痴慢的習氣。
  到第三「造修」,那真修了、真幹了,真幹的人這一生當中有出離六道的機會,那就看他功夫淺深,功夫淺的出不去,功夫深的能超越六道。遇到淨土,看他功夫淺深,品位高下不一樣。他真幹,佛的話真聽,叫你不貪真的不貪,叫你不瞋他真的不發脾氣了,這是真幹。如果貪瞋痴慢依舊在,頂多他只到第二個發心益,他在佛門裡面做義工也做得很賣力,自己的煩惱習氣完全不斷,錯了。煩惱習氣不但不斷,還增長,有沒有?有,很多。這些人到哪裡去?福是真修了,來生有福報,餓鬼道裡的福報。餓鬼道裡面的福報就變成魔王,就變成阿修羅、羅剎,他走這個路去了。大福報的,就是阿修羅王、羅剎王;小福報的,那就是阿修羅裡面當差的,他的徒眾,就搞這一類去了。造業,沒有不造業的,因為他傲慢、瞋恚習氣很重,他帶著這個習氣捉弄人,障道,障礙佛法,到第三世他就墮地獄了,叫三世怨。
  所以修,修什麼我們要知道,佛法最低的底限,我們講佛法的根,《十善業道》,你就學這個。不殺生,不惱害眾生,讓眾生因我生煩惱,這是殺的一分。你雖然沒有殺他,你讓他生煩惱,你讓他受罪,你讓他痛苦,這是殺裡面的一分、兩分的罪。偷盜,佔便宜,偷盜如果你們去看看《沙彌律儀》弘贊法師的註解你就曉得了。偷盜的方法很多,非常之多,凡是別人不是誠心誠意來供養你,你有勢力、有威勢逼著他,他不能不巴結你,都是偷盜。所以有權有勢的時候,別人來巴結,送一點賄賂給你,可不可以要?那是偷盜,你接受了是偷盜。所以我們常常講偷盜,偷盜講得最淺顯的是佔便宜,有一點點念頭想佔別人便宜的,那都是盜心,你沒有去偷別人,你那個心是盜心。結罪?結罪是偷盜罪。要在三寶門中,那個罪就重了,佛菩薩都救不了你。淫欲,大乘戒裡面動念就犯戒、就犯罪了,不是有行為,動念就有了。所以,大乘戒跟小乘戒不一樣,小乘戒論事不論心,起心動念,你沒有行為,小乘不結罪,小乘戒好修。大乘在起心動念,他高就高在這裡,他那個心真的是清淨,純淨純善,這是大乘。身離殺、盜、淫,你心裡頭都沒有殺盜淫,你的心在清淨心。質直,「妄盡還源觀」裡面跟我們講質直柔和,直心是道場,柔和特別表現在態度跟言語上,你要有個柔和的態度,慈祥,像菩薩,菩薩的相都很慈祥,這大乘。
  不妄語,頭一個對自己負責,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,這個一定要懂。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,不尊重自己的靈性,靈性是什麼?本善、本覺。你不尊重就是不善、不覺,這不尊重,不知道尊重自己,不知道愛自己。不兩舌,不挑撥是非。挑撥是非這個罪重,讓兩個人不和,讓兩個人鬥爭。大的,挑撥到兩個族群不和,兩個國家不和,發生戰爭,你說那個罪多重。綺語是花言巧語騙人。惡口是說話難聽,讓人家聽到很難過,讓人家聽到不舒服,叫口業,造口業。我們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這個話好,叫我們常常反省,我不願意接受的我就不可以加之於人。我願意天天人家用這種態度來對我嗎?我喜歡嗎?我不喜歡,那我就不可以用這個態度對人。常常要替別人想,這叫修行。不貪、不痴、不瞋那是根本,身口七支是枝葉,意地裡頭不貪、不瞋、不痴這是根本,心善,你外面行為才善。所以造修從這開始。怎樣才能夠落實?我們現在知道了,你落實《弟子規》就是落實十善業,你落實《感應篇》就是落實十善業。你不知道十善業怎麼個修法,十善業裡頭善惡因果的標準,你看看《弟子規》、看看《感應篇》你就明白了,你才能得到「造修益」。
  「頓得」那是智慧,那是要累劫修行,長時薰修。這個不一定,與宿世有關係。宿世的善根深厚,在這一生當中遇到善友,能信、能解,有人三、五年開悟,有人十年、八年開悟,也有人二十年、三十年才開悟,都不錯,都是一生成就。悟有大悟、有小悟,所以你會法喜充滿,常常有悟處。縱然不能說是天天有悟處,每個星期都有悟處,你就很快樂了。積小悟你就有大悟,積大悟你就有頓悟,頓悟是講見性,那你得要學習大經,像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這些大經,能幫助你開悟。可是學大經要有小經的底子,沒有小經底子不行。還要有宿世的善根,最重要的是你能夠忍得過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六波羅蜜裡面布施是修福,這三種布施,財施得財富,法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施得健康長壽。如何能保住?忍辱,你能忍你才能保得住,你不能忍,你所修的福德都會散掉。
  你看看講功德,佛經上常常說,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火燒功德林,一發脾氣,功德全沒有了。你要忍,你不能忍,你一點功德都沒有。你想想從什麼時候發了脾氣,到現在沒有發脾氣,你就這麼一點點功德。昨天發了脾氣,你的功德到今天,一天。所以,臨終一發脾氣就全完了,就全燒光了。為什麼《飭終津梁》裡面講臨終的關懷,這個往生的人他的床舖不能碰它,為什麼?怕他生煩惱,他一生煩惱,一不高興,一生的功德就沒有了,道理在此地。很多人不知道,臨終斷氣了,念了八個小時,去摸摸他頭頂看看熱不熱,不可以。你去摸摸他的頭,他還熱著的,他功德已經完了,你一摸就完了,為什麼?他不高興,他發脾氣。所以不能碰他,不能動!到十二個小時之後、十四個小時之後,入殮的時候,你看他的瑞相就知道了,不要去碰他。那些碰他的人是什麼?都是他的冤親債主,都是害他的,不是愛他的,是害他的。你說多困難。
  開悟,起心動念、分別、執著都沒有了,這叫「滅障」,你障礙才沒有。障礙不是輕易能夠滅掉的,佛給我們講了二障,煩惱障、所知障,有時候講三障,三障裡面加上報障,六道輪迴的果報也是障礙。你什麼時候把它看破,不再受障礙干擾,換句話說,在什麼障礙現前你都能忍得過,這是功夫,真正的功夫。財色名食睡、五欲六塵擺在前面不動心,念佛就能往生;這個東西擺在面前還動心,不行。不但動心,還要能夠取得,那就更糟糕,那就完了。一定要學到誰要誰拿去,什麼都好。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清涼大師在《疏鈔》裡面跟我們講叫歷事鍊心,你不通過這些事相的磨練,你怎麼曉得你煩惱沒有了。譬如說好吃的東西來供養,送到你面前,那個人也喜歡,他就把你的拿跑了。你學了佛法,好,就給他。給了他之後心裡還難過,那叫習氣,是給了他,可是心裡還沒有放下,行不行?不行,心裡不乾不淨。那要怎麼磨鍊?這樣的事情總得經過幾十次、幾百次的磨鍊,到最後真的很淡了、很淡薄了,你就曉得你進步了,進步就歡喜、就法喜。
  所以,來折磨我們的人,來佔我們便宜的人,對修行人來講、對我來講是我的老師、是我的恩人,他來考驗我,考驗我功夫成不成熟。我還有那麼一點意思,還不夠,還要通過多少次的考試,得要有那些人來考我。那個人他造業,我們要感激他,他造業我提升,所以我每天要迴向給他,他墮落的時候減少痛苦,他幫助我提升。我們學佛,我們絕對不會去佔人便宜,有人看到就順手牽羊,他就想去,這正是對我們是個磨鍊,對我們是個提升。所以要感恩心,逆境、惡緣永遠感恩,順境、善緣絕不起貪戀,這是你功夫。常常要看破,你才真肯放下。怎麼個看破法?《般若經》上常講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到你心裡難過的時候念念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心就平了,我們的功夫才純。所以這是很長的時間去練,你自己不肯練就沒有辦法了。
  看到什麼境界現前,貪瞋痴就現前了,那你就糟糕了,你禁不起誘惑,稍稍一點你馬上心就動,貪瞋痴就起來了。這是什麼?這是你決定墮落,不但墮落,還跟人結冤仇,而且還要酬償果報。真正懂得因果關係就明白了,世出世間法裡頭決定佔不到便宜,也決定不吃虧。我佔別人便宜來生要還他,為什麼?這是業,業力鎖住你,你不能夠超越六道,因為你超越六道了,你就不會還他了。所以業力拽住你,你出不去,念佛也不能往生,阿彌陀佛不會接引你,這個你要知道。你念佛阿彌陀佛知道,什麼時候來接引你?什麼時候你心清淨,你這一生不造惡業了。帶業往生是帶舊業不帶新業,什麼是舊業?沒有聞佛法之前是舊業,聞佛法之後就不是舊業了,你明知故犯,那是不能原諒的。你從這個上面細心去觀察、思惟你就曉得,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,成就的人那麼少,連一般人心目當中大修行人、高僧大德都不能免。
  想到這個地方,你說聞經多重要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一生的事業就是講經說法,一個人也講,兩個人也講,無論在什麼時候,碰到人開口都是講經,所以今天就是記錄下來的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沒有停止過,沒有中斷過,這個道理要曉得。我們真正學佛的人要知道學習從哪裡學起。所以障,業障要不懂得消除,業障就是你修行、開悟、證果最大的障礙,為什麼不開悟、為什麼不能成就,道理在此地。會修的人修什麼東西?就是消業障,從早到晚穿衣吃飯都消業障。為什麼?飲食不挑剔了就沒有業障。這個好吃,多吃幾口,貪心起來了;那個不好吃,討厭它,瞋恚生起來了。所以吃飯是修行,穿衣是修行,走路是修行,一舉一動哪一法不是修行?待人接物開口都是修行,這叫大方廣佛華嚴,這華嚴境界。從你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沒有一樣不是在修行,都要能回歸自性,妄盡還源,這就對了。
  底下講到「攝位」。法界本來是圓融的,不管你是迷、是覺,與圓融一點交涉沒有。你成佛是圓融的,你變餓鬼、畜生、地獄還是圓融的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,你自己迷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這是性德,本來就是這個樣子,只是凡夫迷而不覺,障破了之後你就覺悟了,你就曉得了。你知道這個事實,無論在哪個地位,甚至於你還沒有菩薩地位,你在哪裡?你在凡夫,甚至於你在畜生、在餓鬼、在地獄,你起心動念遍不遍法界?遍!念頭才起,遍法界虛空界,所有一切眾生統統感受到。只是什麼?迷的眾生,六道眾生不覺,四聖法界以上覺,能瞞誰?瞞不了人的,鬼神都有五通,舉頭三尺有神明。這就講到因果,這講得很低了,層次很低,講到因果了。所以,懂得因果的人不敢造作不善,不敢;明理的人他不願意造惡,懂因果的人不敢造惡。敢於作惡的人,不懂道理,也不相信因果,他才敢。受不受報?你細心觀察,就報在眼前。一點都不錯,你細心觀察,造作不善的,你看他這一生的吉凶禍福,你看他怎麼走的,他往哪裡去,你只要細心觀察你能看得很清楚、看得很明白。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自己敢不敢做?不敢做了。所以古人講,「君子樂得作君子,小人冤枉作小人」。
  覺悟的人隨順性德,「還源觀」上給我們提出四德,好!簡單扼要,隨緣妙用、威儀有則。威儀有則就是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樣子,我起個念頭要想想,社會大眾都像這個念頭行不行?如果不行,我起了貪的念頭,佔人便宜的念頭,這還得了!社會每個人都這樣那還得了!這個念頭就不能起,這事情就不能幹。不是想自己,想社會大眾的影響,我造惡不只我一個人,我害了千千萬萬人,害了整個社會。在佛門裡面,我們把佛教的形象破壞了,讓人一看,佛教你看都是這樣的,搞貪瞋痴慢的、造作罪業的。人家這一句話就把你送阿鼻地獄,為什麼?破壞佛教形象就是阿鼻地獄罪。古人講你不是替佛臉上貼金,你是在佛臉上抹大糞,你叫佛菩薩蒙羞,你說這個罪多重!你還敢做嗎?這些全都是事實,只是你聽不懂。為什麼聽不懂?你業障太重,業障把你障住,你聽不懂,所以你還是造惡。雖然天天聽經、天天讀經,還是搞貪瞋痴、還是造惡業,是你沒有看懂,你沒有聽懂,你業障太重!
  業障,那必須不斷的聽經,在經教上薰修,薰修時間長了慢慢就明白了。所以佛慈悲,佛講經是不厭其煩,不斷在重複,這慈悲到極處!不像中國古聖先賢,中國古聖先賢他不是這個心態,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不教你,你太笨,捨棄你了。佛不是的,佛氏門中不捨一人,再笨的人,只要他有緣,佛就會不斷的來提示、不斷的來講。講到哪一天他明白了,恍然大悟了,這還不止,再幫助他提升。到這個時候你才真正體會到佛菩薩的慈悲,這個恩德沒法子報,超過父母太多太多,宇宙之間恩德第一大是佛恩。
  接著今天講「起行益」,真幹!
  【謂聞此經廣說圓融妙行,即一行頓成諸行,是以起深信解,發意修行,成起行益。】
  這是專講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真的是『圓融妙行』。比方十波羅蜜,舉一個財布施,財布施裡面有法布施、有無畏布施、有持戒。為什麼?他布施的時候,質直柔和就是持戒,布施的時候對人有禮,不是隨隨便便給人的,恭恭敬敬像供養佛一樣,那是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、方便、願、力、智統統都有,就一行裡頭一切行全在裡頭。再看普賢菩薩這十願,十願願願都具足,就在施捨這一點點的時候他統統具足,這一展開,菩薩八萬四千細行,圓滿的。覺悟的人明瞭,不覺悟的時候,不覺悟的他不明白,實際上還是的,但是具不具足?那得看你的修養。譬如說我布施財,我目的是在哪裡?目的是捨一得萬報,聽說財布施得財富,我希望能得大財富,我拼命布施,這個布施只得一樣,就不通、不圓了。所以清淨心,沒有分別執著它就通了、圓融了,那就妙行;有所取、有所得,這不妙,妙就沒有了,有隨緣,妙沒有了。所以什麼時候真能放下,什麼都放下,於這個世間無取也無捨,取捨都不可得,那叫真妙,那就真的隨緣。為誰?為一切眾生,為一切眾生是真正為自己,為自己是真正害自己,這個要知道。為一切眾生是隨順性德,為自己是隨順煩惱,煩惱害自己,害什麼?害你出不了六道輪迴,害你墮三惡道,很明顯,害你增長煩惱。
  你要能夠真的明瞭《華嚴經》裡面佛菩薩的教誨,真能放下,完全為眾生、為正法久住,這還是有所為,決定不為自己,成就無量功德,念念利益眾生。尤其現在這個世間,我跟幾位同學,他們也常常在外面講經教學,我特別提示他們要多講,不要競爭,要相信命運,命裡有的時候就有,爭不到!何必去爭?要是爭得到,佛菩薩都去競爭了,爭不到。所以是白爭了,錯用了心,所以不可以。今天整個世界的動亂根在哪裡?根就在競爭,這麼一句話。每個人都相信競爭,競爭是什麼?有我就沒有你,有你就沒有我。每個人都是用競爭的心、競爭的手段,這個社會還會安定嗎?不可能,這製造動亂。在中國古聖先賢,從來沒有人教你競爭的,從小就教你什麼?教你禮讓,哪有教爭的!現在中國教育斷掉一個世紀了,我們都學了外國的,外國人講競爭。我常說,競爭升級就是鬥爭,鬥爭升級就是戰爭,這死路一條。我們要多告訴人不爭,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,你這一生過得多自在、多幸福!
  我從小還有這麼一點善根,就是沒有競爭的念頭,這個可以到學校去查我那些檔案。我在學校念書從來沒有拿過第一名的,為什麼?不爭。我的考試,在學校我的同學們都知道,我第一個交考卷,我一答完馬上就交。一算,算多少分?算六十五分我就交卷了,穩定可以拿六十五分,及格了,就可以了。我記得很清楚,只有一次考試,我把我的分數算到八十分,是小學畢業考初中,在福建建甌,建甌初級中學。那次參加考試的時候我算到八十分,還是我第一個人交頭卷。結果一開榜,很幸運,我還是第十名錄取,名次很高,第十名。不要爭,有什麼好爭頭的?讀書年年升級就好了,不留級、不降級,這不就很好了嗎?我喜歡讀書,所以我課外的東西讀得很多,我記憶力很強,有理解力。所以我在學校念書從來沒有溫習過功課的,沒有必要,考試之前我只要把書翻一翻,十分鐘就夠了,六十分肯定拿到。所以我讀書很快樂。讀什麼?讀喜歡的,我喜歡音樂、喜歡美術、喜歡勞作,喜歡這些東西,喜歡的這些東西那個分數肯定拿到八、九十分。所以我平均成績都得七十五分,讀書有樂趣。我看現在學校做學生好可憐,所以來生不能做人,做人你看那個學生受這種罪,這不能幹。像我小時候讀書還可以,能接受,現在做學生不能接受。
  一生不爭,以後工作也是如此。我在沒出家之前也做過幾年事情,升官、獎勵我都讓給別人,我不爭這個,我能退讓。最後老師,章嘉大師替我選擇這個行業,叫我出家,學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一生是職業教師,而且是個義務教學,不收學費,義務教學。生活簡單,愈簡單我們需要的愈少,這樣才能累積功德、福德;你消耗多了,你的福報就消掉了。常常想到,我有多大福報?沒福!所以把生活減到最低的水平。一生沒有道場,你看到現在,現在有人送道場給我,我要不要?我不要。我年輕的時候都不要,現在老了,都快要死了,還要它幹什麼?可是真送來了那也沒有法子,我就找一些年輕的法師去接受,讓他們好好去修行,轉手就給人了。所以常常記住威儀有則,我們要守住佛陀的教誨,依教奉行,這裡面法喜充滿。
  讀了《華嚴經》,知道菩薩真了不起,八萬四千行門、無量的行門,人家在一門裡頭就圓滿了,『一行頓成諸行』。這可能嗎?很多人不相信,很多人不能接受,我們通過這麼多年長時期的薰習,現在不懷疑,懂得了。為什麼?他「一行」稱性,稱性就圓滿了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我常常講,大道、心性像一個圓的球一樣,無量的行門是什麼?是球面上的那個點,你看這個球面上多少點,每一點都通到圓心,達到圓心不就圓滿了嗎?所有點不全都具足了嗎?問題就是你能不能達到那個心,那個心是什麼?心就是自性。自性是什麼?自性是清淨的;換句話說,任何一行只要是清淨心,我們常講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、慈悲心,就圓滿了,八萬四千細行、無量細行都達到這一點。我這樣講你就好懂了,都是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這是佛行,這不是菩薩行。我們吃飯達到這個行,我們喝水達到這個行,起心動念是這個行,言語造作是這個行,待人接物也是這個行,他怎麼不「頓成諸行」?表演給我們看的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他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。我們明白了,我們也要學善財童子,我們念念不要忘。這才是真的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這是真正自己的自性,與自性相應那就是一行頓成一切行,大圓滿、大自在。下面講「稱性」。
  【謂聞說此經稱性極談真實之法,決須解了,依性起修,成稱性益。】
  這是了不起的人,這個人善根福德是圓滿的,這個人識貨,遇到《華嚴》,才知道這是寶中之寶,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。『稱性』,大乘經都稱性;『極談』,到了極處,那是《華嚴》。所以在民國初年,弘一大師,李叔同先生,大家都知道他,他對於知識分子,在那個時候是大學生,那個時候大學生真的是了不起,跟現在不能比。民國初年,德行、學問確實令人尊敬,他給他們介紹佛法都是介紹《華嚴經》。你們想學佛,從哪裡學起?從《華嚴》學起,從清涼大師的《疏鈔》學起。我初學佛的時候也受了弘一大師的影響,所以我一出家,當時有個老居士供養我一個紅包,錢還不少,我很歡喜,為什麼?這筆錢可以買一部《華嚴經疏鈔》。我就沒有收他的,我說我寫信給智開法師,請他給我找,找到《華嚴疏鈔》,需要多少錢你就付錢,你把錢寄給他。他很歡喜。所以我一出家好像是第一部從香港得到的這部書就是《華嚴疏鈔》,線裝本四十冊。以後我又買了一套,我有兩套,那一套送給李老師了。這識貨!
  這部經最初是方老師介紹給我的,我跟他學哲學,他說《華嚴》是佛經哲學概論,整個佛法都包括在裡頭,他說你從這下手。這是什麼?這都是搞佛學,不是學佛。學佛從哪裡學起?必須要知道,它有先後次第,畢竟《華嚴》是研究所的課程,是高等佛學,我們不是那種根性,要從初機來學,要學規矩,沒有規矩不成方圓。規矩從哪裡?規矩從《十善業》。《十善業》也學過了,學得不像,做不到,學了之後依舊很茫然。所以就想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到?為什麼現在人做不到?這就想到什麼?想到家教。從前人從小就學規矩,一出生就開始學規矩,所以他能成方圓。現在人從小不學了,不方不圓,歪歪扭扭的,這是現代人災難的由來。為什麼這麼苦?為什麼這麼多災難?從哪來的?就從這來的,疏忽了倫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。
  我們歸納起來,中國自古以來,古聖先賢教的是什麼?就這三樣,五倫、八德、因果報應。這個教育在中國是普遍全國,你看看每個縣鎮,每個小鎮都有城隍廟、都有孔廟、都有祠堂,還有文昌廟、魁星樓、魁星閣,都有這些神明。他們代表什麼?代表倫理、代表道德、代表因果,老祖宗很聰明,用這些東西來教化眾生。除這個之外,還有表演的說唱藝術,歌舞、繪畫、雕塑、戲劇、說書,這些藝術太多了。它的內容是什麼?內容都是倫理、道德、因果報應,都是這些,他在娛樂當中受教。所以佛法一到中國來有這麼好的一個基礎,一到這裡來就生根,就跟中國傳統文化圓融成一體,把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帶起來,大幅度的提升,這好基礎。
  現在?現在問題就是佛教經典在,我們的基礎疏忽了,所以經擺在面前看不懂。所看的不是如來真實義,是什麼意思?自己的意思,變成佛學了。什麼是如來真實義?見性就是如來真實義,稱性才是如來真實義。稱性那個意思是每個見性的人都一樣,沒有高下、沒有先後,都一樣,所以它是圓滿的,真實之法。我們要想明心見性,明心見性可不能不守規矩,哪一個明心見性的人是個不善的人?你在什麼地方見過?無論出家、在家,你找不到,他真的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他真善,真的是好人!為什麼他那麼好?他天天跟好人在一起,他怎麼會不好?中國古人所謂是「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」。他跟哪些好人在一起?他跟華嚴會上佛菩薩在一起,他怎麼不是好人?這個道理要懂。我們展開《華嚴經》,就是跟華嚴會上佛菩薩在一起,天天聚會,欲罷不能,長時薰修,不知不覺就契入境界。
  所以根性要好,你真的入境界,這個根性就是《弟子規》、就是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,三個根。這三個根修學有先後次第的,先學《弟子規》,次學《感應篇》,最後學《十善業》。有這三個根,你聽《華嚴》會有一點味道,淺嘗,味道雖然不濃,有點味道。如果你有緣,你有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你能夠長時期不退轉,在這一部經上用個十年、八年功夫,你從淺嘗慢慢味道愈來愈濃,你才嘗到法味,法喜充滿。然後你會要求自己『決須解了』,在這一生當中決定、必須去求了解;你要不了解,了解就是看破,你就沒有辦法起修。只有徹底了解、明白、看破了,你才真的能放下,放下什麼?放下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不是放下事物。然後你在十法界能夠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,幫助眾生成就。眾生在迷,幫助他斷惡修善,讓他不墮三惡道,這是幫助迷惑顛倒、業障深重的眾生。如果他根性很深、很好,幫助他破迷開悟,他能超越六道,能證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之果。根性大利的人,上上根人,幫助他轉凡成聖,像惠能大師這一流的人物,見性成佛了,那就是成稱性的利益了。
  『依性起修』,什麼叫依性起修?性是清淨的,你想能大師所說的自性是什麼?本自清淨、本不生滅、本無動搖,這就稱性了。如果我們的修行還有染污,什麼是染污?無論修什麼樣的法門,穿衣、吃飯都是修行,這個要知道的。你起心動念都是修行,起心動念裡頭、待人接物裡頭,有自私自利、有貪瞋痴慢,那你是凡夫,你沒有修行。必須在生活當中、在工作裡面斷貪瞋痴慢,讓貪瞋痴慢這種念頭、這種行為愈來愈淡薄,這有進步。一年比一年淡,到沒有了,那你功夫成就了,你就入華嚴境界,並不是很高位次,十信位的菩薩。十信位裡面大概是像貪瞋痴慢這個東西沒有了,是什麼位次?五信、六信的菩薩,要在小乘,大概是阿那含的境界,三果,還沒有出六道。再往上提升把起心動念斷掉,就出六道輪迴、出十法界了,所以是逐漸往上提升,這稱性。所以要知道,我還有貪瞋痴慢、有是非人我,還有歡喜這個、討厭那個,這沒有功夫,這是凡夫,道道地地的凡夫,在《華嚴》裡面沒有入流。
  《華嚴》入流是初信位的菩薩,十信是《華嚴》的小學,十住是中學,十行是高中,十迴向是大學,十地是研究所,像這個比大家就好懂。你還有自私自利、還有是非人我,你小學一年級的資格都沒有。那怎麼辦?好吧,我們再加個幼稚園,就是幼稚園的學生,沒有到一年級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《華嚴》字字句句都稱性,所以你不能懂,你有自私自利你怎麼會懂?佛給你來講你也不懂。你能把自私自利捨掉、放下,你聽了就真有味道,華嚴味道你聽出來了,真的法喜充滿。這個東西不能勉強,是你自己事情,佛也幫不上忙,為什麼?煩惱是你自己搞出來的,不是別人給你的,是你自己迷惑而造成的。你不能放下,你永遠不能破迷開悟,只有放下才能破迷開悟。真放下了,經教一聽他就有悟處。天天讀沒有悟處,就是因為這個障礙沒放下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我們常講這十六個字,大障礙,讓你入不了佛門。這十六個字統統沒有了,你一聽就進去了。
  就像六祖惠能賣柴的時候,在窗戶外面聽到屋子裡面的人念《金剛經》,他站了一下,聽了很有味道,他捨不得離開,跑進去問他念什麼。念的人還不懂,他在外面聽他居然聽得懂,把他聽懂的地方講給他聽,人家感到非常驚訝。什麼原因?他沒有自私自利、他沒有名聞利養、他沒有五欲六塵、他沒有貪瞋痴慢,他沒障礙。念經的人有障礙,雖然天天念念得很熟,都能夠背誦,不懂,真不懂,所以每天還是造業。聽懂了他怎麼會造業?哪有這種道理!
  那我們現在怎麼辦?佛祖勸告我們,懺除業障。我跟章嘉大師,章嘉大師常常教我,你有業障你就不解如來真實義,必須懺除業障。怎麼個懺法?我剛剛學佛,什麼也不懂,老師告訴我,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,這個最初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。形式是什麼?佛門懺悔的這些儀規,那是形式,真正修行不重形式重實質。實質是什麼?後不再造。你知道這是過失、知道錯了,以後不要再犯這個過錯,原來就是咱們傳統教學裡頭的不貳過。孔子讚歎顏回,顏回就有這個能力,孔子學生裡頭只有這個學生不貳過。他的過失知道之後他就會改,不會再犯同樣的過失。佛法裡面懺悔就是這個意思,你知道錯了,不能再做。再做,那你就曉得,欺騙自己、欺騙佛菩薩、欺騙眾生,這個罪就重了,你想想果報在哪裡?除了地獄之外,你還有哪條路可走?沒路可走,你就到地獄去了。你能對得起佛陀嗎?你能對得起自己嗎?所以我們常講不自愛,真正自愛的人不會犯過失。我們一有過失立刻就想到,對不起自己、對不起父母、對不起祖宗、對不起佛菩薩,自然就不敢造作不善了。
  第九「轉利益」,轉利益是幫助別人,我們自己成就之後就應當幫助別人。
  【謂聞此經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,乃展轉與人演說,皆得饒益,成轉利益。】
  最好的示範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,他在三千年前出生在印度,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。他在《梵網經》裡面講,《梵網經》是一乘經,一乘經古大德只說了三部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一乘經就是講直接成佛之道,就是稱性極談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梵網》,就這三部經。世尊在《梵網經》裡面告訴我們,他久遠劫就成佛了,他是來表演的、是來示現的,這次到咱們地球上來示現,來教導我們四十九年,他說這是第八千次。他來多少次?第八千次,來表演的,給我們看的,就是轉利益。轉是展轉,利益一切眾生,真的是一切。沒有善根的人、沒有福德的人給他種善根、給他種福,這是什麼?造作極重的罪業,你見到佛,你聽到佛說法,雖然聽不懂,「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」,你阿賴耶識裡頭也有佛了。慢慢來,這一生得不到利益,來生後世哪一生又得人身、又碰到佛法,你這個善根又增長一點,這慢慢來。所以要很長的時間,增長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相信,遇到佛法他才信,他才能生歡喜心,才能求受皈依。所以要曉得,剛入佛門初信佛的人,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善根累積的結果,如果過去生中沒有,這一生頭一次來不可能,這是我們細心觀察能看得到。
  你看很多人遇到佛法問都不問,我們在這講經,你看這一棟樓十幾層,上上下下,他來不來聽?他知道我們在這講經,他都不來,他不相信,這沒有。有沒有種善根?種了善根,天天見面,他種了善根,這是這麼一點利益,普利眾生,一個都不捨。已經有善根的人,他聽到這裡,他會進來看看,多看幾次他也想來聽聽,聽幾次之後慢慢他就聽懂了,這都是多生多劫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。有些人善根很厚,天天都來聽,為什麼還聽不懂?業障太重,自己沒有能力克服自己的欲望,沒有能力降低自己的煩惱,他沒有這個能力,那怎麼辦?多聽。有這麼一種人,如果真的他有這個緣,假如他真有緣,連續不斷,不能中斷,連續不斷聽個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,他入了,這太難得了!我這一生當中講經五十年,聽經不中斷的,五十年只有我一個,別的人他都中斷了。所以我有這麼一點成就,五十年不中斷,這個緣就殊勝了。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不行,斷斷續續的就困難,所謂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很難有成就。
  現在有個好處,我們得到科學高科技的便利,我們有錄相,我們有製作光盤,我們利用衛星、網路傳播,無論在哪裡講你都聽得到。衛星、網路收不到的地方,我們有講經錄相的光盤,天天聽,不要捨棄。一部經都好,聽完了從頭再聽,只要天天不間斷就有悟入的機緣,最怕的是中斷。由此可知,如果你的善根深厚,那就是什麼?天天不中斷聽經,聽經的利益無量無邊。真正聽懂了、真正放下我講的十六個字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痴慢、五欲六塵,你真能把這個東西放下之後,你就入進去了。你現在還放不下,就是你聽的不夠,你沒有看破,所以你不肯放下;真看破,哪有不放下的道理,攔都攔不住,所以這個要懂。這是諸佛菩薩給我們示現,世尊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古來祖師大德一再的勸勉我們,聞經的利益不可思議,聞經的利益無量無邊,你不聽就沒法子了。
  從哪裡聽起?這個有順序,你從《華嚴經》聽起,你的障礙那麼多,你聽一輩子都聽不懂,這真的。那從哪裡聽起?消業障的經聽起。先把業障消掉,然後聽《華嚴》不就聽懂了嗎?換句話說,哪一部經、哪一個法門能夠讓我把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降溫的,那一服藥就對症了。《華嚴》太高了,天天聽你也聽不懂。這個東西對治習氣的,有,不是沒有,正規經典裡面就是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、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這些好。另外很有效的,有講那些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,這個很有效,你聽了之後,想想我有這個毛病,人家講得這個報應,那將來我也是這個報應,這個很有效。這些東西很多,像《了凡四訓》這些、這一類的,《俞淨意遇灶神記》,這些東西都行,真的能幫助我們消業障。然後回過頭來再學佛,一點難處都沒有。
  所以,我們要常常有心、有願幫助一切苦難眾生。什麼是苦難眾生?不是說大富大貴就不是,大富大貴也是苦難眾生,他出不了輪迴,他還在造業,這就是苦難眾生。有權勢的人、有財富的人造業更多。造業很少的,沒有能力造業的,街頭上乞丐討飯的,他沒有能力造業。你想想一般眾生哪個不造業,福報愈大的造得愈嚴重。造業裡頭最重的,吃眾生肉,因果定律裡面講三世因果、講六道輪迴,吃牠半斤你來生還牠八兩,欠命的還命、欠債的還錢。所以懂因果的時候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,你怎麼樣對待別人,你將來在地獄裡受什麼樣的果報。為什麼?這是性罪,所謂性罪就是你自性造的業報變現出惡道你自己去受。地獄不是閻羅王造的、不是佛菩薩造的,是你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,所以每個人見到的地獄都不一樣,自己變的,太可怕了!所以修學有次第,《華嚴》可以聽,聽《華嚴》確實能幫助你把心量拓開,但是基本功不能放棄。沒有基本功,在《華嚴》裡不能提升;有了基本功,接觸《華嚴》會大幅度提升,會提升得很快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  末後一條「速證益」。
  【謂總具前諸法門,故廣修眾德,則能速出生死,頓證菩提,成速證益。】
  我們相信你真的在《華嚴》得利益了,你這一生當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像迴向偈裡面所說的「花開見佛悟無生」。那是什麼?那是實報莊嚴土往生,一到極樂世界就成佛。能不能做到?肯定能做到。你往生不是生同居土,也不是生方便土,生實報莊嚴土。《華嚴經》能幫助你一生成佛、一生圓滿,到哪裡去找?誰能做得到?真肯幹的人就做到了。煩惱習氣放不下的人,帶業往生,生凡聖同居土。你學了《華嚴》你都明白了,宇宙人生一切現象是什麼回事情你統統知道了,你看看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不就清楚了嗎?確實對於整個宇宙,大乘教裡歸納成六個字,就把整個宇宙講盡了,性、相、理、事、因、果,講盡了,你全都通達明瞭了,你不成佛成什麼!真正通達明瞭就徹底放下了,為什麼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物質現象不是真的,精神現象也不是真的。真的東西是有,但是不可思議,你說不出來,你也不能想,你一想就是妄想,妄想就迷了,不能想!不能想,清淨心現前,清淨心就見到了,就證得了;一想就糊塗了,一想就變成無明。所以佛法沒有別的,徹底把虛妄放下,妄盡,記住這兩個字,妄盡了就還源了,還源才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你決定生實報莊嚴土,不是在方便有餘、凡聖同居,不在那裡。
  你真搞懂了,你一定是決心取淨土,你不會學別的法門。為什麼?你看看,文殊菩薩學這個法門,普賢菩薩學這個法門,善財童子也學這個法門。我告訴諸位,以前講過很多次了,我跟李老師去學教,我不是學淨土的,我對於佛的經教很有興趣。對淨土我認為那大概是釋迦牟尼佛為度老太婆的,開這麼一個方便法門,大概不是什麼高級佛法。這個錯誤觀念很不容易轉過來,李老師勸我多少次,我雖然不懷疑、不反對,我不學這個法門。到什麼時候我真的相信淨土?是我在台北市講《華嚴經》,講到差不多一半,《四十》、《八十》同時講,那時一個星期講三天,同時講。講到一半,有一天心血來潮,忽然想想,文殊、普賢學什麼?善財是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,他學什麼?再翻後面,後面沒講到的,翻後面,文殊、普賢統統發願迴向求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。這個給我是一棒打醒了。
  然後再回頭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清清楚楚,你看第一個參訪的,我們中國人講先入為主,德雲比丘,修什麼?修般舟三昧。般舟三昧就是修念佛法門,叫佛立三昧,真精進。般舟一期九十天,這九十天就念佛,阿彌陀佛不能中斷,日夜都不斷,不能睡覺、不能坐下來,只可以站著、只可以走動,叫般舟三昧,真精進!萬緣放下一心念佛,一期就是這樣,所以要年輕、要有體力,沒有體力的人做不到,九十天不睡覺,勇猛精進,求生淨土。給善財講開示,講二十一門,二十一種念佛的法門,二十一種一展開,包括了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沒有一門不是念佛法門,這時感到非常驚訝!到最後一看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我這才相信,我這才死心塌地皈依淨土了。所以我皈依淨土是《華嚴》帶進來的,不是深入《華嚴》,對淨土沒法子起信。這一門妙絕了。
  所以真的你學《華嚴》,念佛,實報莊嚴土往生,比依照《華嚴經》方法明心見性還要殊勝、還要快速。這才叫真正大圓滿,真正叫無量無邊的利益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-第2集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Rs2LGn6pCM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今天我們繼續來談談「人生最高的享受—聽經聞法」。前面我們是依《月燈三昧經》當中的一段經文,說多聞十種利益,我們應當要學習。經上所說的,平常我們在講席當中也經常提到,就是順逆境界,真正會學的人沒有不得利益的。在逆境惡緣提醒我們,因為看到造作罪業的人,你細心觀察果報就在現前。看到這些果報,我們就知道決定不能造惡業,真的是「一飲一啄」,古人講「莫非前定」,因果報應絲毫不爽。在逆境裡頭特別看這個果報,讓我們提高警覺,不敢起惡念、不敢做壞事,這就是在逆境當中,逆增上緣讓我們受益。順境裡面不能起貪念,這個很重要,一起貪念就壞了。所以說無論在什麼境界,要保持清淨心、要保持平等心,心平氣和,道業就能增長,災難就能夠化解。所以問題還是在個人會不會,不會,他造業。
  那聽經聞法就變成非常重要,因為這是標準,不知道標準,他敢造業。並不是他敢造業,他糊塗、他迷惑,不知道果報的可怕。尤其是佛門,你看《地藏經》上所講的,造五逆十惡的罪,佛能救;盜常住物,佛不能救。常住物是道場的,道場的東西佔一點點便宜,或者是利用道場的名義貪圖個人的名聞利養,無論是錢財也好、飲食也好、供養也好,那個果報都不得了,都非常之可怕。所以你了解,你就不敢了;你不了解,佔一點小便宜,沒有問題,好像無所謂,到哪天果報來了,你後悔莫及,這不能不知道。修大福報,在佛門修的;造最重的罪業,也是在佛門造的。所以這個地方真的是兩個極端,修大福報如果你不往生的話,你做人王、天王,那人天福報;可是你要做錯了事情,造罪業的話,那你總是阿鼻地獄,這是經典裡面講得非常詳細。今天我們要講聞經十益,這是清涼大師在《華嚴經疏鈔》裡面說的,它前面有一段文:
  【謂毘盧遮那如來。現法界無盡身雲。遍一切處。與十方佛。互為主伴。稱性圓融。而說此經。令諸菩薩一切大眾。及未來世法界眾生。皆悉得聞。信解悟入。生如來家。】
  我們先看這一段。『毘盧遮那』是梵語,學《華嚴經》的當然都能懂得,可是我們這兩片光碟是普遍單獨流通。此地講「聞經」就是《華嚴經》,針對《華嚴經》來說的,聽《華嚴經》利益無量無邊,清涼歸納為十類,歸納為十條來給我們介紹。「毘盧遮那」是法身佛,法身沒有形相,法身就是法性,就是真如本性,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自性。毘盧遮那這句話、這個名詞翻成中國意思叫『遍一切處』,只有法身才「遍一切處」,法性遍一切處。法身是什麼?法身就是法性的現相。你看我們在「還源觀」裡面看到的第一條,第一條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,那個體就是毘盧遮那遍一切處。第二段講「起二用」,二用就是依正這兩種現象,從哪來的?是從體變現出來。體為什麼會變現?起心動念,這叫根本無明。起心,宇宙出現了;動念,正報出現了。正報是誰?正報是我自己,就是我從哪裡來的,你從哪裡來的。對我來說,正報是我,你呢?你是我的依報;對你來說,你是正報,我是你的依報,所以『互為主伴』。主就是正報,伴就是依報,依報是講我們生活環境。生活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、有物質環境,宇宙是物質環境,人還是物質環境,人事環境,都是我們生活的環境。所以正報只講自己,自己才是正報,主只有一個。
  科學還沒有發現到這個地方,說是什麼大爆炸,這都講不通的,只有佛法講得是真正透徹。講到究竟處是沒法子講的,譬如說到「一念不覺」,他為什麼會有一念?為什麼會不覺?這有沒有答案?沒答案。為什麼沒有答案?有答案就又落到分別執著裡去了,你起這個念頭,為什麼?回答,念頭就起來了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事實真相唯證方知,你自己不證,你不能知道。佛也說不出來,佛也只能說到這個地方,就到了,到頂點了,往上就是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那就是你證的功夫,實證的功夫。真的把起心動念、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是,就是如如佛,天真佛!所以那個地方不能有疑情、不能有懷疑,有懷疑你永遠證不到。這就讓我們想到大乘教裡佛常講,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疑,貪瞋痴慢疑。你怎麼能不疑?你看又說小疑就小悟,大疑就大悟,你不疑就不悟。可是到最高的地方不能疑,最後一關不能用這個方法,就是這個邏輯在那個地方行不通。這也是過去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,哲學裡面講的科學方法論,在佛法向上一著完全用不上。在佛教裡頭中下階層行,用得通,佛家自己有「因明」,因明就是邏輯、就是辯證法,用在中下兩層,高等的用不上,這個東西變成沒用處。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
  所以思惟是第六意識,功能不小,對外能緣法界虛空界,對內能緣到阿賴耶,就是緣不到自性,為什麼?因為它用妄心,妄沒有辦法證真,只有真的才能證真,虛妄的不能證真。這個道理要很細心去體會,你要真正肯定它。真心能見妄心,妄心不能見真心。所以自心,我們講自性或者講法性,你看『現法界無盡身雲』,起二用就現相了,依正莊嚴現出來了。依正莊嚴是什麼?法身,這時候我們自己有身相出來了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不但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起心動念也沒有。起心動念沒有為什麼會現相?起心動念的習氣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給你講四十一個階級,法身菩薩,這都真正證得法身。證得法身還有高下之分,那是什麼?帶的習氣厚薄不相同。習氣濃厚的,位子低,十住;帶的習氣很薄的,地位就高,像十地,等覺這是最薄的;習氣沒有了,那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,習氣都沒有了。
  習氣沒有,他還現不現?不現,但是一般講他還是現。他為什麼現?他最後那一品微薄的習氣可以斷掉,他不斷,大乘教裡面講「留惑潤生」。他要是一斷就什麼都沒有了,就回到大光明藏,回到常寂光土了。常寂光淨土裡面精神、物質全沒有,換句話說是你自受用,你不能幫助別人,幫助別人一定要現相。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他還是會現相。他現相做什麼?現相幫助實報莊嚴土的菩薩,因為那些菩薩起心動念確實斷了,他習氣還在,習氣還在還要幫助他。所以毘盧遮那要現身,現的是無盡的身雲,現無盡身。你看看我們現在講的,我們人屬於動物,所有動物身、所有植物身、所有礦物身、所有自然現象的身,只要你能看得見、摸得著的都算是身。這個身叫什麼?這個身叫法身,「法界無盡身雲」,你把幾個字統統拿掉,就留下一個法、一個身,你就懂得什麼叫法身。所以法身有變化,沒有生滅。雲,這個「雲」字必須要用,不能少的,雲是什麼意思?非有非無,你不能說它有,也不能說它沒有。你說它沒有,你看到有雲彩;你說它有,你看我們現在乘飛機,飛到雲層裡頭沒有了。這就告訴你相有性無、事有理無,古人是用這種來教導我們。現在我們對這個現象就更清楚了,這是科學技術幫助我們了解得更透徹。
  我們要懂得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物質、精神的現象,確實是像現在科學家發現的,物質是無中生有,而且存在的時間很短暫。但是你看彌勒菩薩講得多具體、講得多清楚,短暫,短到什麼程度?剎那。剎那我們也沒有概念,剎那大概是很短的時間,究竟短到什麼程度也不知道。而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「一彈指」,彈指的時間很短,這一彈指有多少?「三十二億百千念」,這念頭。百千念,百千是單位,百千是十萬,多少個十萬?三十二億。這樣一乘起來我們就知道,一彈指多少念?三百二十兆,一彈指就三百二十兆的念頭。「念念成形」,形就是物質,一彈指有多少物質現象生滅?三百二十兆的物質現象。「形皆有識」,這就說明物質跟精神是同時起來的,同時有的,精神裡頭有物質,物質裡頭也有精神。精神跟物質我們看不見!看不見,佛經裡面講那個色叫無表色,我們肉眼看不見、天眼看不見,菩薩的法眼能看見、佛眼能看見。
  所以這現象非常微細,這法身。在哪裡?遍一切處,虛空法界,「與十方佛,互為主伴」。華嚴境界裡面一定要曉得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我是不是佛?你是不是佛?是。我們與淨土有緣,我們相信淨土,我們修淨土,終極的目標都定在極樂世界,《華嚴經》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那我們是什麼佛?《無量壽經》上給我們普遍授記,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成佛都叫妙音佛,有名有號,都是妙音佛。在十方有緣世界去教化眾生,應以佛身得度者就現佛身而為說法。雖不現,不現是隱,隱現不二,你不能說不是,不能說沒有。現的時候?現的時候也不能說有,不現的時候不能說沒有,隱現不二,這妙極了,這妙用!隨緣妙用。關鍵所在是決定不能有分別、有執著,這是最嚴重的障礙。有分別,分別造成十法界,執著造成六道輪迴,有執著就有六道,有分別就有十法界。所以分別執著沒有了,起心動念也沒有了,十法界就沒有,你就提升到一真法界。
  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,我們現在《華嚴經》上讀到的初住菩薩,初住菩薩就是實報莊嚴土,他的智慧德能、神通道力,實際上跟究竟圓滿的佛果沒有多大的差別。他在實報土裡面起用,就是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像《楞嚴》上所講的。十方世界跟你有緣的眾生,緣成熟了他就有感,他的感就像他放出去的波,這不是電磁波、不是光波,是心的波。他心有這個念頭了,你跟他有緣,你自然就應了。應什麼身出現?看他的波,是隨他的心,不是隨自己的,自己沒有意思,自己沒有分別執著、沒有起心動念,這要知道。法身菩薩應化在十方世界,像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我們世間八相成道,他有沒有起心動念?沒有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分別執著?這叫妙用。隨緣我們懂得,妙用我們不懂!妙用是說他一生八相成道沒有起心動念,這才妙;他要起心動念,那就墮落了,就變成凡夫了,妙就妙在這裡。我們學佛真正功夫用在哪裡?功夫不是在經教,這要知道,不是在修什麼法門。八萬四千法門說老實話,都是不相干的,都是黃葉止啼,是善巧方便,不是真的。真的是什麼?真的就是放下,這是真的。
  所以我們常常要記住,六祖惠能給我們做的示現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他就成佛了。他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沒學過經教,你說聽經,我想他一生就聽那麼一次,五祖傳法給他的時候給他講《金剛經》大意,半夜在方丈室,我們想想頂多兩個小時。我們也知道六祖決定不是拿著《金剛經》來看,他不認識字,有什麼好看?那是講給他聽。講到「應無所住」,他就豁然大悟,怎麼?放下了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把他證得的、證悟的簡單的報告出來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,他是學了十二年,把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,這也豁然大悟。釋迦牟尼佛的報告是什麼?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;而六祖報告的是只有二十個字,「何期自性」,就是沒想到自性,「本自清淨、本不生滅、本自具足、本無動搖、能生萬法」。
  能大師只說了二十個字,這二十個字跟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內容一點差別都沒有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濃縮就這二十個字,這二十個字展開就是大部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看到,數量多大?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,一四天下微塵品,惠能法師就用二十個字講完了。會聽的人懂,不會聽的人不行。五祖忍和尚是見性的人,一聽馬上就懂了,行了,什麼也不要說了,衣缽就傳給他,叫他趕快走。為什麼趕快走?中國人一句老話,「同行相忌」,別的人受不了、嫉妒、心裡不服,大家要來奪衣缽,不就麻煩的事情嗎?所以半夜三更把他送走,趕快去逃,躲起來。他在獵人隊躲了十五年,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掉了,十五年淡了,他才出來。我們學大乘教學了五十七年,這個事情能體會得到。
  所以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常常告訴人,因為人家好奇,他什麼都懂,沒有念過的經你念給他聽,他講給你聽。所以人家問,你不認識字,沒有學過,你怎麼會講?他說這個與文字沒有干涉。那我們今天要不要重視文字?要重視,為什麼?我們是上中下三根之人,能大師是上上根人,他可以不要,我們需要。我們需要,最重要的是什麼?要懂得絕不能執著。一執著就變成所知障。所以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教給我們,聽經要用什麼態度聽?「離言說相,離名字相,離心緣相」,就是不執著、不分別!讀經也是如此,讀經是要離文字相。你看讀經用文字,即文字離文字,看到這個名詞術語「毘盧遮那」,這是名詞,佛、菩薩都是名詞,即名字離名字!不能有心緣相,就是你不能想它是什麼意思,你一想,是你的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。佛是什麼意思?佛沒有意思,這告訴你了。
  沒有意思才能夠起用的時候是無量義,有一個意思就不行,就不能無量無邊。有一個意思能夠引申,從一個引到十個,引到百個、千個,總是有數量的,你沒有辦法像自性起用,自性起用真的是無量。所以佛的經典沒有意思,過去我常常提醒同學們不要去想,你想的都是你自己意思。如果說真的有意思的話,哪來的常寂光?常寂光就講不通,常寂光什麼都沒有,才是常寂光。所以諸佛如來的心,不要說他們,我們現在能體會到,明心見性的人就跟常寂光相應,就得常寂光的受用,我們一般人講加持,法身如來的加持,或者是自性本覺本善的加持,它起作用了。作用是什麼?無所不知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講「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」,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求這個,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可不能把方向搞錯了。
  如果要是貪圖名聞利養,在世間法裡頭貪圖名聞利養,你用正當的手段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。如果學佛的人在道場裡面,這個道場是十方常住,在這裡面貪圖名聞利養,那就阿鼻地獄去了。實在講是太可怕了,不能不警覺到,要常常想到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了榜樣。你常常想到他的生活,他一生沒有建道場,樹下一宿、日中一食、三衣一缽,托缽,供養,給什麼吃什麼,沒有挑剔、沒有選擇。告訴我們什麼?他把五欲六塵放下了,他把貪瞋痴慢放下了。貪瞋痴慢是能貪,使你煩惱,五欲六塵是你所貪的對象,這兩個一勾結是三惡道。所以在佛門裡頭不要去修三惡道,我們要修佛道,修菩薩道,你在佛門裡要修三惡道,你錯了!我為什麼講這些話?李老師以前常常告訴我、常常提醒我,我跟他十年,這些話提醒我,我相信不止一百次,所以印象很深刻。
  這麼多年來沒有墮落,生活起居非常簡單。現在才知道簡單是最健康的,疾病從哪裡來的?吃出來的,古人講的話沒錯,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,對於飲食上的貪圖都不得了。不要說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,對佛法貪圖也是糟糕,也錯了,它叫你斷貪,不是叫你換對象。貪,餓鬼道;瞋恚,地獄道;愚痴,畜生道;傲慢,羅剎、修羅道,那是什麼?你有福報的,你在佛門修了福,你就變成羅剎、變成修羅。做羅剎、做修羅是享福,脾氣很大,報復心很強,可是報終之後沒有不墮阿鼻地獄。佛法裡面叫三世怨,這一生當中修福,在佛門裡修福,但是貢高我慢,貪瞋痴慢都有,來生到哪裡去?來生得羅剎身。羅剎沒有不幹壞事的,什麼壞事他都敢幹,他命終之後就入阿鼻地獄。因果報應要不讀佛經,你怎麼會知道?佛經裡面講的一些因果報應,我們在前年也找了幾位同學查《大藏經》,查《大藏經》全部翻一遍,有關因果報應的、地獄報應的都把它抄下來,我們印成一本書,《諸經佛說地獄集要》,都抄在一起。你去看,然後自己回過頭來反省我有沒有造這個業因,你有造這個業因,那你肯定要受這個果報,你怎麼辦?我們在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,又遇到《華嚴》,不容易,太難得了!
  這部經是『稱性圓融,而說此經』。有沒有中斷過?沒中斷過,塵說剎說。為什麼?整個宇宙都在講,你六根所接觸到的全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你自己不知道。這個經是『令諸菩薩一切大眾,及未來世法界眾生,皆悉得聞,信解悟入,生如來家』。我們今天信不信?不信;為什麼不信?因為你不解;為什麼不解?心浮氣躁。說到這個地方,我想我很幸運,初學佛的時候遇到章嘉大師,他老人家攝受大眾跟別人不一樣。我們去見他,在他客廳坐下,他家人給我們送一杯茶,坐在那個地方,通常至少要坐十五分鐘以上。我第一次的時候是坐半個小時,不說話,他看著我,我看著他,讓我什麼?我們年輕,心浮氣躁,讓你整個情緒都定下來了,他才跟你講話。二、三十年之後我才明白了,心浮氣躁聽不到東西、學不到東西,老師縱然給你講,耳邊風,你不能夠信、不能夠解。到你整個情緒定下來,所謂一心,一心聽法,你會悟。
  我們並沒有悟入,沾到邊緣,就是說能信能解,悟入還不行。悟入是什麼?悟是二、三十年之後的事情。這功夫怎麼?功夫天天做,鍥而不捨,他指出我們這個方向。所以我們看現在這個社會,心浮氣躁。今天我們在那裡學習經教,他聽了有沒有好處?有一個好處,什麼好處?一歷耳根永為道種,這一生能不能起用?不能。為什麼?他沒聽懂。我知道他聽不懂,我知道他不相信,他要相信,他不會造罪業,他肯定就回頭。他現在回不了頭,還是搞貪瞋痴慢,還是搞自私自利,樣樣都清楚!怎麼辦?隨他去吧!諸佛如來都隨他去,那我們當然也跟著隨他去。他要什麼時候得利益?他無量劫的果報,他要吃盡苦頭,地獄裡頭什麼樣罪他統統受盡了,再出來。出來時候再聞法,提升一點點,不是一下就提升。你說凡夫從聞法到成就,無量劫,哪有那麼容易!
  這個事情佛菩薩再慈悲,幫不上忙,這要知道。如果聽了,罪業很重的立刻回頭,真心懺悔,那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積非常厚的善根,在這一生當中發現,給大眾做一個表演,做一個示現,回頭是岸,那都不是簡單人。普通人就是這樣子,所以你要能看得慣,心平氣和,不能受他的影響,我們自己才能提升。看這個歡喜,看那個不歡喜,這個不行,這往生都成問題。要怎樣?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用平等心看待,用平常心看待,永遠心平氣和,不分別、不執著就對了。這叫會用功,這是真正提升自己,這是真正在學佛。
  「生如來家」,在我們《華嚴經》裡面是什麼地位?十信位的初信生如來家。我們現在沒有,為什麼?初信菩薩他斷煩惱的功夫等於須陀洹。那我們就知道,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斷了,他不造三途業了,雖然出不了六道,他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,他是聖人,他不是凡夫。這叫什麼?生如來家,初信位、小乘的須陀洹。可是初信比須陀洹聰明太多了,斷證功夫是一樣,斷煩惱是一樣。《金剛經》是一個好的標準,《金剛經》上的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他做到了。我們在《金剛經》上看到,如果他還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,世尊就不稱他作須陀洹;稱他須陀洹,他這個斷了,無我。
  見惑裡面,不再執著身是我。那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有的,不是我。什麼是我?靈性是我,要用《華嚴經》說,毘盧遮那是我,法性!那是我。現相是法性現這個相,現的相怎麼是我?你怎麼能執著這是我?所以我見破了,這我見,身見,身見破了,邊見破了。邊見是什麼?邊見是我們一般講的對立,對立的念頭沒有了。沒有對立就和諧了,大家就一樣就和諧了,對立就不和。我跟這個人對立,我跟那個事對立,所以邊見是兩邊,兩邊對立了。戒取見、見取見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成見,某人成見很深。什麼叫成見?就是過分的執著,執著是成見。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,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,修因、證果。最後一個叫邪見,錯誤的知見,他這個都沒有了。錯誤知見為什麼沒有了?他能依教奉行,他對於佛經不懷疑,起心動念、一切造作都以經教為標準,信受奉行,那就不是邪見,邪見就沒有了。這生如來家,我們要努力。現在我們很清楚,也非常具體,如來家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做到,就入如來家了。十善業道從哪裡做起?從《弟子規》做起,從《感應篇》做起,這三個根。三個根有次第的,先學《弟子規》,再學《感應篇》,然後《十善業道》就很容易,你才能悟入,才能夠信解悟入。你沒有《弟子規》、沒有《感應篇》的基礎,不行。這不可以不知道。修學,尤其是初學,它有次第的。後面這一句:
  【乃至深入毘盧性海。】
  這就開悟了,見性了,明心見性了。明心見性那就是十信心滿,證到初住位,初住就是『入毘盧性海』,就是我們中國大乘教裡面常講的「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」。這就是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是圓教,一乘圓教,初住以上,這見性了,見性成佛。
  【若人聞是經得無量無邊利益。】
  這是真的,說不盡,『得無量無邊利益』。
  【今束為十。】
  為了教學、學習方便起見,把它歸納為十條。
  【故云聞經十益也。】
  下面第一個利益:
  【一見聞益。見聞益者。謂見聞如來。常說遍說。此之大經。佛佛道同。法應如是。令諸眾生入佛境界。成見聞益。】
  我們『見』到了,我們聽到了,「見」是見到佛像、見到經本,見到經書,這部經書。『聞』是聽講解,佛陀在世的時候,聽佛宣說,佛陀滅度之後,聽祖師大德們講解這部經,研習這部經。『常說』,沒有間斷過,『遍說』,「常說」是從時間上講的,「遍說」是空間上講的,超越時空,從來沒有間斷。這裡頭有沒有文字?我們學習這部經的時候也曾經給同學們提示多次,《華嚴經》講的是什麼?是講的我們自己,就是我們自家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你說這個經跟自己的關係多麼密切。我們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哪一樣不是大方廣佛華嚴?風聲、雨聲是不是在說《華嚴經》?柔和音、噪音是不是也在說《華嚴經》?都是。一切現相在表法,一切音聲在說法,你不懂就沒有法子了,你要懂,全是!六塵說法,極樂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的,極樂世界六塵說法,沒有一樣不在說法。這叫常說遍說。說什麼?說大方廣佛華嚴。大是我們的自性,是法性,方是法相,廣是作用,法性的作用、法相的作用,沒有離開我們六根,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全是大方廣佛華嚴,『佛佛道同』,沒兩樣。『法應如是』,「應」就是應當、應該,它就是這樣的,叫法爾如是,它本來就是這樣。這裡頭沒有理由的,法性的作用。
  作用的目的?『令諸眾生入佛境界,成見聞益』,所以眾生迷,迷不是不起作用。作用就是常說遍說,「佛佛道同」,這是作用。眾生呢?眾生迷的時候他不見,他不見不聞;覺悟的時候,他就見到了,他聽到了。譬如說我們聽到、看到了,這個人做得不如法,喜歡佔別人的便宜。我們覺悟的人一看到,這個造地獄因,將來要受地獄苦,而且將來還要還債,欠命的要還命,欠錢的要還錢,這事情不能做,對我就成增上緣。看到這個人修積福德,修福德他不要名聞利養。我們知道,修福離名聞利養不著相的,功德,那是性德,性德自然流露,這好事情,這佛菩薩幹的事情。凡夫要做好事,他要問我為什麼要做好事?我有什麼好的果報?就是他有往來的,那是凡夫,他那是搞六道,六道裡面修善。所以你明白的時候清清楚楚,全是《華嚴經》,你不明白就不知道了。《華嚴》是告訴我們這些,從早到晚你看到的、你所聽到的、你聞到的、你口裡嘗到的、身接觸到的,沒有一樣不是大方廣佛華嚴。所以成見聞的利益。
  所以悟呢?悟就「入佛境界」,眾生入佛境界。華藏世界在哪裡?此地就是;極樂世界在哪裡?中峰禪師說,此處即是極樂世界,此方即是極樂,極樂就是此方;彌陀是我心,我心就是彌陀。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,心淨則佛土淨,當下就是。如果我們能常常想到彌勒菩薩的話,你就能想到,宇宙的現是一念頓現,沒有先後、沒有大小,一時頓現。念頭滅了,這境界就不見了。所以佛一再常常提示我們,執著沒有了,六道就沒有了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六道就沒有了;分別沒有了,四聖法界沒有了,聲聞、緣覺、佛、菩薩沒有了;剩下來的是實報莊嚴土,一真法界,這不是假的。這是『見聞益』。見聞之後,第二個是:
  【發心益。謂聞如來說本因中大願大行。誓度眾生。是以遂發信心。學佛行願。成發心益。】
  《華嚴經》裡面的『大願』,普賢菩薩代表,十大願王;『大行』是文殊菩薩代表,十波羅蜜,講得很具體。「大願」第一個禮敬諸佛,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?從這裡學起。世出世間都是一樣的,你看世間法,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面,這儒家做代表,《禮記》展開第一句話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。《華嚴經》裡面普賢菩薩十願第一句「禮敬諸佛」,所以學佛從哪裡學?從恭敬別人做起。你看諸佛菩薩對人是不是很恭敬?你看孔子、孟子對人恭敬。傲慢是什麼?傲慢是羅剎、是修羅,不是佛菩薩。所以「還源觀」裡面,你看第四段給我們講四種性德,第一條「隨緣妙用」,第二條「威儀有則」,禮敬諸佛、稱讚如來這是則,這屬於戒條。人他為什麼不能夠禮敬別人?他不敬自己;他為什麼不愛別人?他不愛自己。
  我們這麼多年來,講愛心,我特別提倡什麼?自愛。你不自愛,你怎麼會愛人?哪有這種道理!你不尊重自己,你怎麼會尊重別人?所以他欺負別人、侮辱別人,我們看到很正常,為什麼?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育,沒有人教過他,他不知道自愛。自愛的人決定不會做錯事情,為什麼?做錯事情對不起自己、對不起父母、對不起祖宗,學佛,對不起佛菩薩,他不敢做壞事!所以他不懂,他可憐,這佛經上常講的「可憐憫者」。雖然這一生當中有緣聞到佛法,那是阿賴耶識種種子,與這一生當中的果報沒有關係。這就李老師常講的,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,該怎麼輪迴還怎麼輪迴。他學的佛法不管用,真正管用的是他相信了,他真的愛自己。
  你看看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他愛他的本善,他決定不會做不善。做不善的時候就知道他不知道自愛,他不知道自尊。知道自尊自愛的人,對人會很謙卑。在佛門裡面、在中國過去傳統,行禮都是九十度鞠躬禮,作揖都是九十度。佛對人都是這樣的,哪有貢高我慢的佛菩薩?佛菩薩對人都那麼謙虛,對惡道眾生都謙虛,為什麼?他墮的惡道是罪孽墮落的,他本性本善,他的本性跟佛的本性是一不是二,只是佛走上正路,他走上邪路,違背了性德才造業、才受報。這理事我們都要清楚,都要了解。所以你真正有見聞,真見真聞,那肯定你會效法如來的大願大行,你一定能夠把普賢的十願、文殊的十波羅蜜念念不捨,真的是依教奉行,叫發心,發大菩提心。
  『誓度眾生』,「誓度」怎麼樣?幫助眾生覺悟。我們幫助眾生最殊勝的利益,就是幫他覺悟、幫他回頭、幫他永遠脫離六道,永遠脫離十法界,這個利益太大了。不是送一點好吃的給他,好用的,不是這個,這世間東西是很脆弱的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,我們確實不是上上根人,但是在《華嚴經》上能有一點體會就很不容易了。我們真的要成就,抓住《華嚴》末後一著,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那我們就學什麼?學文殊的十波羅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後面還有方便、願、力、智,十條,十波羅蜜;修普賢菩薩的十願。我們如果能夠把這個都真的落實了,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是在凡聖同居土,至少也是方便有餘土。如果修得不錯的話,真正能夠把分別執著捨掉,那你就生實報莊嚴土,一生圓滿成佛了,那再搞這個世間幹什麼?為什麼不取這個?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放下一切分別執著,我這一生當中到極樂世界去,花開見佛。我一去就實報土見佛,阿彌陀佛的報身,這才叫有志氣。誰能給你作證?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給你作證,這保證書。你說這個利益是不是無量無邊、無比殊勝?這誓度眾生。
  『是以遂發信心,學佛行願,成發心益』,你真能夠信解,才會發心。信解之後要行證,要真幹,這底下有造修益了。第三:
  【造修益。】
  這真幹!
  【謂聞如來說此大經。發起當機智慧善業。令諸眾生如法進修。成造修益。】
  你有信解,你就當機了。當機是什麼?你是華嚴會上的一分子了,正式參與了華嚴法會。華嚴法會都是法身大士,可是清涼大師在介紹經題的時候,給我們講了《華嚴》有十種當機,末後一種叫大心凡夫。如果我們把心量擴大,是一個大心凡夫,我們確實能夠憐憫一切眾生,真正發心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那就是華嚴當機。如果我們發這個心,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,這是小心,這發的小心,不是大心,為什麼?斷惡修善只能幫助眾生離開三惡道,來生還在人天兩道,還沒出六道輪迴。破迷開悟就出六道輪迴了,轉凡成聖那就入毘盧性海,就成佛了。所以我們要努力,要認真幹。眾生得有緣,沒有緣,度不了他。但是一定是先度自己,自己沒度,不能度人。這是佛在經教裡頭常說,「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無有是處」,沒這個道理。這我們總得要曉得。
  所以真正是信解大經之後,『發起當機智慧善業』,這個善不是六道裡面的善,是佛菩薩的「善業」,與「智慧」相應,跟貪瞋痴慢不相應。與貪瞋痴慢相應的善業是六道裡面的善,將來在哪一道去享?不一定,畜生道裡面也有享福的,餓鬼道裡頭也有享福的。所以這個不一定的,這是輪迴心造輪迴業。他這是佛菩薩。『令諸眾生如法進修,成造修益』,自己修十願、十波羅蜜,也教別人修十願、十行。這個教最重要的還是身教,現身說法,真的是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。第四是:
  【頓得益。】
  這是頓教,圓頓大法,就是你很快、一時都得到了,為什麼?你在這個經上聽到:
  【謂聞如來初成正覺。即說此經。為根本法輪。義理玄妙。具含眾德。令諸眾生即能開悟。成頓得益。】
  所以世尊開悟之後,你看以二七日,他在定中,我們一般人看到他老人家在菩提樹下入定,不知道他在定中講《華嚴經》,就是講他證悟的境界。他說出來了,說得這麼詳細。所以《華嚴經》裡面確實有宇宙之間最高深的哲學、最圓滿的科學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那就更不必說了,究竟圓滿!叫『根本法輪』,這他證得的。四十九年教人的,那是枝末法輪,那不是根本,為什麼?這是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得看眾生程度。眾生是小學程度就給他上小學課程,中學程度就上中學課程,大學程度就給他上大學課程,因材施教。凡是跟佛接觸到的,沒有不得利益,善根成熟的人一接觸也就成佛了,轉凡成聖了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一定也要做到圓滿,轉凡成聖,這太難了!但是生淨土就不難,生淨土就是轉凡成聖。我們能夠把世緣,甚至於說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,一心念佛,這是轉迷為悟。這個諸位要知道。
  那世出世間事要不要做?可以做,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裡頭,佛講得清楚,「可得為世間事」,就是世間事可以做,「不可得為世間意」,那你就是跟佛菩薩應化沒有兩樣。不可以有世間意,世間煩惱習氣不能有;世間事可以做,不礙,事事無礙。礙的是什麼?礙的是世間意。世間意是什麼?我們常講最嚴重的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這個東西可麻煩了。只要有這個東西的話,這叫輪迴心,學佛在佛門裡幹的一切都是輪迴業,為什麼?你有世間意在裡頭。沒有世間意那是佛心,佛心幹的是佛事,無量無邊功德。我們做的一切是為眾生的,不是為自己,為自己的就錯了,沒有自己。念念幫助別人,念念成就別人就對了,自己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。你這樣去修,你才能開悟。《華嚴經》全是講的自己自性,講的自己性德,講性德起用,化導十法界一切眾生。第五:
  【滅障益。】
  這對我們來講太重要了,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的業障太重。
  【謂聞如來說此大經。廣明依正二果。勝德莊嚴。是以信樂修行。滅煩惱障。成滅障益。】
  如果你真正對於依正兩種果報,你要是真的清楚、真的明瞭,那就是賢首國師的「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」。這篇文章無比的殊勝,『廣明依正二果』就是第二條講的「起二用」,這『勝德莊嚴』。為什麼?了解這個才曉得什麼?我跟宇宙是一體,我跟眾生是一體,我瞧不起一個人,我就瞧不起佛、瞧不起自性。那怎麼樣?很簡單,繼續搞輪迴,繼續搞三途。三途可是苦不堪言,太痛苦了!可是怎麼?自作自受。這句話是真的,千真萬確,各人因果各人承當,誰都不能代替誰。佛菩薩高高在上,看到阿鼻地獄裡面眾生在受苦,佛只有感嘆一句話,叫可憐憫者!為什麼說他可憐憫?佛菩薩看阿鼻地獄像看人在作惡夢,不是真的,依正都不是真的。從哪裡來的?從起心動念來的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從起心動念來的,包括實報莊嚴土,實報莊嚴土是起心動念的習氣。不清清楚楚的嗎?哪有?一場空。可是雖然是一場空,天天作惡夢,好不好受?日子難過,不好受。為什麼幹這種糊塗事?為什麼造這種罪業?佛菩薩看是假的,可是你自己受,感覺到是真的。就像在作夢一樣,夢中一個老虎要來吃你,嚇得你一身冷汗,驚醒,還心有餘悸。作夢的時間短,墮阿鼻地獄時間長,那個世界真的是度日如年。
  所以「依正二果,勝德莊嚴」,真清楚、真明白了,你就會『信樂修行』。你今天信心生不起來,對事實真相了解不夠透徹,了解透徹了才相信、才會接受、才會真幹。「樂」是什麼?愛好、歡喜修行。把自己所有一切違背自性的統統修正過來,這叫「修行」。行就是行為,起心動念是思想的行為,言語是口業的行為,身體一切造作是身的行為,行為再多,佛用三個字全部包括了,身、語、意。什麼時候我們把身、語、意修正過來了,心是佛心,言是佛言,行是佛行,你就成佛了。成佛是什麼樣子?成佛就是戒律。戒律不是佛制定的,成佛之後,他的日常生活、起心動念、待人接物,你把它記錄下來就是戒律。為什麼?完全是自己性德,法爾如是,就是這樣的。所以戒律不是哪個制定的,絕對不是哪個人約束哪個人,不是的,是性德的自然流露。
  你要是覺悟了,你就是這樣的,你不會有一個念頭去害人,當然更不會去殺人。人家來殺我,我也不會怨恨,我也不會殺他,為什麼?你還很歡喜接受?身是假的,不是真的,我們的靈性這是真的我,不生不滅!覺悟的人看這個身是什麼?看這個身像看穿衣服一樣,衣服是我所有的,你要就給你,你愛怎麼糟蹋它無所謂,與我不相干。靈性是自己,靈魂都不是。迷了的靈性叫靈魂,覺悟的靈魂叫靈性;靈魂出不了六道,靈性超越了。所以到四聖法界是靈性,不是靈魂,靈魂活動的空間是六道輪迴。那我們身體活動空間太小了,出離不了地球。這些事實真相都是《大方廣華嚴經》裡面告訴我們的,我們相信,一點都不懷疑,所以很樂意的依教奉行。這樣子煩惱自然不生了,於世出世法都不會起貪心。這個事是真難,真不容易,為什麼?這個東西叫與生俱來的煩惱,哪有那麼容易斷得掉?所以斷掉那要靠大善知識、真善知識長時期的磨鍊,我們才成功。
  你們看到我天天都拜韓館長,為什麼?沒有她,我三個老師教我的,我不能成就,煩惱習氣淘汰不掉。我跟著她,她把老師教我的東西讓我落實了。你看貪名,名是她的,權力、地位都是她的。我們建了華藏圖書館,她當館長,名是她的,利是她的,財是她的。我身上不能有錢,人家來供養,她全部拿去。她的錢我不能過問,我過問的時候,怎麼?你來查帳?以後我在銀行也有一個戶頭,有一點人家寄給我的錢,我這個存摺她每個星期、半個月,她要來看一下你有多少錢。她的存摺是我不能看的。這樣什麼?把你斷掉了,不斷也得斷。雖然她太跋扈、太凶了,在一般人是都遠離,遠離我就沒有這樣人來幫助我了,她真的是幫助我,把我所有煩惱習氣淘汰盡了,她才走。我一生感激她,老師教是另外一樁事情,你怎麼去落實?有一個人幫助你落實。但是這種人一般人都不能接受,一般人想這麼凶,我看算了,我搞我的,你搞你的,那你一生就完了。多少人在家、出家勸我,那個人很凶,怎麼能跟她在一起?我想想看,她幫助我,把我的煩惱習氣統統叫我斷掉,不斷也得要斷。開頭是忍,三十年之後就變成正常了,大恩大德!我要不是這三十年的折磨,《華嚴經》不懂,哪裡能懂?
  所以對於大恩大德怎麼報?我們的成就就是報恩。這個你得要有智慧,給你折磨的人,樣樣都來障礙你的人,看到好像是不好,對修道的人講是這個緣太殊勝,你到哪裡去找?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他來幫助你把你斷掉。不容易!聽經聞法,親近善知識的人多,沒有這個人來折磨你。而且什麼?有這種人你也不肯接受,肯定不肯接受。我還有這麼一點善根,樂意接受。許多同修就提出真的很優厚的條件來幫助我,我統統拒絕,為什麼?我知道習氣的淘汰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情。老師只能夠指點方向、指點目標,不能把我們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洗刷乾淨,這做不到的。所以遇到這個人,那真是無量劫來的善友,真正是善友來成就自己。所以這滅煩惱障。這很不是一樁容易事情,真正叫你得到法喜,信樂修行。第六:
  【攝位益。】
  這個『位』是菩薩果位。十信是十法界的,這個已經不提了,我們單單說實報土裡面的四十一個階級。
  【謂聞此經。顯說圓融地位。即一位之中。具攝諸位功德。期心證入。成攝位益。】
  《華嚴》告訴我們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我們在初住位菩薩裡面看到了,十信心滿,初住。初住菩薩在他這個地位當中,不但是把菩薩四十一位,連如來究竟果位那個功德統統在其中,這很不可思議!在我們世間找不到比喻,我們可以說,像學校你拿到博士學位了,博士學位可以圓圓滿滿攝受碩士、大學、中學、小學、幼稚園,可以攝受,這個你能相信;如果說是小學一年級能夠攝受到博士班的功德,這就不可能。可是佛法是這樣的,為什麼?佛法它沒有次第,它沒有先後,只要見性,見性都一樣,初見性跟老見性沒有兩樣。所以佛用水來做比喻,像江河裡面的水,在長江、在黃河有先後,長江後浪推前浪,有前後;流到大海裡面去就沒有了,先後就找不到了,就圓融了。一滴水就是大海水,這個比喻好。等於說是什麼?你沒有出十法界,有先後;一出十法界,十法界就像長江一樣,出了十法界證得初住,就入了海,入了海就沒有先後。所以一滴海水就能攝全大海的水,就這個意思。
  然後我們想想能大師他的證悟,你看他一悟了之後,諸佛如來的經典通達無礙,雖然不認識字,你念給他聽,他就能講給你聽。而且他也有很好的記憶力,重要的這些偈子他都能記得,他都能說出來。這就是一位證得之後,一切位都得到了。最殊勝的、最重要的就是初位,初住他就能圓融遍攝四十一個次位。這四十一個次位不包括自己,那第四十一就是妙覺位。這不可思議!從這樁事,讓我們能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是太不可思議了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就能攝盡極樂世界四土九品一切位的功德。這叫什麼?這叫難信之法!世尊都說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,唯獨極樂世界有,所以極樂世界的殊勝沒有人能比。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讚歎阿彌陀佛,我們在小本《彌陀經》念到六方佛讚歎,玄奘大師所翻譯的是十方佛讚歎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
  那你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,你說多幸運!這個法門彭際清講得好,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。你這天遇到了,不是百千萬劫,無量劫來希有難逢,你不把這個抓到,那你不就冤枉了?你太對不起自己了。今天我們學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是什麼?《華嚴》是極樂世界的詳細說明,因為《華嚴》是究竟圓滿的性德、性相、作用,統統表現在極樂世界。我們還要這個世界幹什麼?還在這裡有什麼留戀?在這裡貪圖一點小利,還要到六道裡面去搞輪迴,到三惡道裡去受罪,你不叫糊塗到所以然了嗎?佛說你可憐憫者,這話說得很客氣,是很柔和,實在是真是糊塗到極處。遇不到那就不說了,你沒有這個殊勝的緣分;遇到,你有這樣好的緣分,你還去造地獄業,還去搞三途苦報,這錯了!大錯特錯了!
  1.   這些事情我們都清楚,諸佛如來慈悲,救不了你,所以佛度有緣人。什麼叫有緣人?回頭是岸是有緣人。你回不了頭,佛就度不了你。真正懺悔,後不再造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。有這麼一個緣,這個緣是什麼?護持正法,這個功德無量無邊。護持正法的時候要不好好的護持,不如法,你還在裡頭造罪業的話,那你就可憐了,太可憐了!為什麼?在這個地方修行修這一段時期,以後到阿鼻地獄去了。你本來可以到極樂世界去作佛,你到阿鼻地獄去受罪,你說你不是冤枉嗎?你在別的道場,別的道場不講經、不學經教,你糊塗,造業受報,還情有可原,還能講得過去;這個地方天天講經,天天在一塊學習經教,天天在這裡勸你,你還不能回頭,那沒有辦法原諒你了,你只有自作自受。所謂「各人因果,各人承當」,佛菩薩代替不了你,沒有人能代替。所以了解這樣的殊勝,特別是在極樂世界落實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極樂世界落實,下下品往生也具足四土三輩九品圓滿功德。其他諸佛剎土裡沒有這個說法,只有極樂世界。所以淨土跟華嚴的關係,實在講太密切了,是一不是二。
  2.   『期心證入』,期是期望,也可以這樣解釋,「期心」是剋期,我訂上一定的日期,我要證入,這個講法也行。古大德很多,三年他就證入了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你看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太多了!為什麼他能,我們不能?我們沒肯放下,對於這個世界有貪戀,那就去不了。所以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提醒大眾,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世出世間法統統都要放下,一塵不染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沒有一個不往生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縱然下下品往生也入華嚴境界,就是也入毘盧性海,這真不容易。現在我們遇到這個機會,就在眼前,這條法船你願不願意上去?你要上去,什麼都不能帶,徹底放下。你上這條法船,你什麼都得到了,你想要的,全有了;你不想要的,也不缺乏。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,六道是假的,十法界也是假的,不值得留戀。能夠遇到《華嚴》、遇到淨土,這是無比殊勝的因緣,希望我們自己要珍重,要在這一生成就。真了解、真明白了,那得真幹!所以底下有「起行益」,這是什麼?真幹!
  3.   今天時間到了,後面還有四種利益,我們留在明天再來學習。
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-第1集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9azdB2K9bc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天天反省我的真誠做得夠不夠】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ELdLgzw1-g&list=FLgFr9QSua--Cxx658iJqIcQ&index=3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末法九千年,只有念佛往生能成就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YeYFcsI4d0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彌陀大恩大德,微妙難思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4P6yq2WfrQ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心上只放阿彌陀佛(淨空老法師開示)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真實念佛之人,皆是具緣遇光之人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Tgzxb9yhgY

 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光要靠佛門弟子把佛的光明發射出來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kQh1nObGSU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淨空老法師:大家都在爭,拼命在爭,爭的是什麼?不要緊的事情。

 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聖賢教誨是安心的妙法,因果道理是定心的妙法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PvF7pM5xUE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恐怖分子是教出來的】淨空法師
我們看看現在的教育,你就知道恐怖分子從哪來的。現在的教育,誰教?不是父母教,不是老師教,電視教你,網路教你,小朋友電子遊戲機教你。不都是學這個東西嗎?這個裡面教的內容是什麼?暴力、色情、殺盜淫妄。所以小孩受了這個教育,他會殺父母,他會殺兄弟。為什麼會殺?遊戲!他不知道這是錯誤,也不知道這是犯罪。他是什麼?好玩,就像打電動玩具裡面殺人一樣。這就是什麼?恐怖分子是你教出來的,在哪裡?可能就是你的兒女,可能就是你的孫子,不定哪一天什麼原因,他就把你一家人都殺掉,教出來的!
  中國傳統的教學,這個我講過很多遍,由於這樁事情,回過頭來去翻古書,古人教什麼?才找到四千五百年前,五千年前中國老祖宗怎樣教他的後代!那個時候教什麼?教倫理、教道德、教因果。從什麼時候開始教?從小孩出生,這個了不起!這真的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。小孩出生二、三天,眼睛睜開,會看、會聽,父母就教,這是什麼?叫身教。父母在小孩面前言談舉止全是正面的,全是善的,決定沒有惡的。小孩雖然不會說話,他天天看,天天聽,所以中國諺語有所謂「三歲看八十」。三歲肯定還沒有接受學校教育,中國古時候接受學校教育大概是六、七歲開始。這是父母在他面前所展示的,他所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接觸到的沒有惡,全是善。你要是不高興,發脾氣,吵架,外面去,千萬不能讓小孩看到。小孩看到都是和善的,所以他從三歲就有能力辨別是非,他就會選擇這是對的,那是錯的,這是教育!
所以,在學前的教育是父母,是大人。《弟子規》不是讓小朋友念的,弟子規是什麼?弟子規是父母做出來,做給小朋友看,完全是父母大人的身教,他從小就學會,他就看到。看到大人他會孝順他的父母,他就學會了,將來自己長大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。如果做父母的不孝順他的父母,他看到,他長大也是一樣,決定不孝順,因為他看到樣子。你對你的父母不孝順,那我們做兒女的對父母也不要孝順,他看到了。到六、七歲上學,那個時候學校都是私塾,老師做出榜樣。所以老師值得人尊敬,他要把小孩教育接著從六、七歲帶到十二、三歲,這個階段是老師。老師起心動念、言談舉止要符合倫理道德,那就是身教是最重要的,做給學生看。所以這是倫理道德的教育紮上根,他有根基,一生都不會改變。
現在問題嚴重,現在三歲也了不起,為什麼?他父母不教他,電子遊戲機教他。教他什麼?教他暴力、教他色情、教他殺盜淫妄,這個麻煩就大了。所以現在很多人跟我講兒女不好教,做老師的來跟我說學生不好教,當然不好教,為什麼?從根就教壞了,那怎麼可能好教!古時候人好教,我這個年齡沾了點邊,生長在農村,誰教?父母教,所有大人都教你。他真有愛心,跟我們不認識的人,跟我們父母也不認識的人。我們農村,農村玩都是在外面,都在野外,玩到肚子餓了才回家,小朋友結伴到外面去玩,都是在大自然裡頭長成的。玩有的時候過分了,不如法,路上行人看到我們做得不如法,小孩,過來,教訓一頓。可是我們怎麼樣?我們看到大人教訓都很乖,都乖乖的聽。走到村莊裡面去看,我們父母看到這個大人教小孩,父母感謝他。所以,哪個大人不愛惜小孩。跟現在社會不一樣,完全不相同。我們念小學的時候,抗戰期間,在學校裡面跟同學吵架、打架,被罰了,被老師處分,打手心、罰跪,那時候學校還有體罰。回去之後當然很難過,樣子也不好看,父母看到,問怎麼回事?被老師打了,被老師罰跪。第二天我父親陪我一起上學,帶了禮物送給老師,謝謝老師管教。現在還得了!現在要是打了、罵了,他不高興,家長到警察那兒去告老師,老師還敢教嗎?所以現在教育沒有了,這個太可怕了。人要不受教育,這是中國老祖宗說的,堯舜說的,人跟禽獸就沒有兩樣。禽獸沒有玩過遊戲機,小朋友玩遊戲機比禽獸更壞,比禽獸都不如,這怎麼得了?這個問題多嚴重。
  娛樂是教育裡面最高的一種藝術,中國自古以來音樂、美術、舞蹈、戲劇,這在教育裡面產生很大作用。鄉下的農民沒有念過書,不認識字,他懂得孝悌忠信,他懂得禮義廉恥,他從哪學來的?當然從小父母教的,做了好樣子。另外就是每年逢年過節的時候迎神賽會都有演戲,都有這些表演,文藝表演。文藝表演總是遵守孔老夫子的一句話,但是孔老夫子這句話不是他說的,夫子述而不作,老祖宗傳下來的,「思無邪」,這是文藝表演最高的指導原則。你一切的表演,唱歌也好,跳舞也好,演劇,什麼樣的活動,不能叫聽的人、接受的人有邪思邪念,要守住這個原則;換句話說,中國的藝術是倫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,用藝術的方法來顯示,它的內容是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。怎麼可以教人暴力、色情,這還得了嗎?所以,中國傳統東西它的價值在此地,我們要認識清楚。過去七十年代湯恩比博士說過,他已經看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。我們從他的談話紀錄裡面看到,他也很憂慮,非常關心,他說「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」。這個看法正確,能說出這種話不容易,對於中國歷史文化要沒有相當根底的人,說不出來。他是個研究歷史哲學的,而且他研究的是文化史,這個跟一般的史學家不一樣。他研究是全世界的文化史,所以他沒有國家的差別,沒有族群的差別,這個心量就拓開了。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。
節錄自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四



自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